
浙江金融監管局引導轄內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不斷完善長期護理保障體系。湖州金融監管分局在浙江金融監管局指導下,聚焦“規范化、專業化、數智化”,率先實現長期護理保險全域覆蓋,創新形成“政保聯動、精準評估、多元服務”的運行機制,助力構建“共富型”可持續社會保障體系。
失能老人重拾生活尊嚴
近日,湖州市德清縣長護服務中心收到了兩位服務對象家屬贈送的錦旗和感謝信。
“感謝護理員像家人一樣照顧我母親,因為長護險政策的幫扶,我們全家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在德清縣長護服務中心,服務對象沈水英的女兒緊緊握著護理員的手,將一面寫有“醫保政策惠民,長護服務暖心”的錦旗送到了團隊手中。
沈水英因帕金森導致長期臥床,日常生活完全依賴家人照料。“以前照顧母親,我整宿不敢合眼睡覺,真的身心俱疲,最怕自己也倒下了。”她的女兒沈娟南說。
轉機發生在申請長護險后,專業護理人員每周定時上門為沈水英提供洗護、康復等專業服務,減輕了全家照護負擔,也讓老人重拾生活尊嚴。
“護理員勞香先每次來,都會耐心地給我媽媽更換尿不濕、擦洗身體、喂飯喂藥、測量血壓,還幫忙做關節活動,手把手教我專業護理技能,心里踏實多了。”沈娟南說,“現在媽媽氣色好了很多,也更愿意與人交流了,全家人的生活狀況也與之前完全不同了。”
這溫情的場景是湖州市長護險試點成效的生動縮影,是長護險服務從“家庭負重”轉向“專業托舉”的真實寫照。截至2025年9月底,湖州已有298.68萬人參保長護險,共9346名失能人員享受114家定點護理機構和2541名護理人員提供的照護服務。
科學公平評估送上門
上門服務是長護險政策落地便民的抓手,科學精準評估是保障長護險公平的基礎,而公平準入則是長護險可持續發展的護城河。
對不少失能老人家庭來說,長護險是好事,但以前辦理長護險復雜的評估流程,成了一道難跨的高門檻。
“以前辦個評估,要跑好幾個部門,標準還不一樣,對需要時刻照顧老人的家庭來說確實不方便。”在吳興區東林鎮保國村,王金水的女兒表示,“現在足不出戶,在‘浙里辦’APP就可以進行申請,上午提交材料,第二天評估人員就上門了。”
不久前,評估專家帶著專業設備來到德清莫干山鎮廟前村杜金香家中。專家通過“望聞問切”的專業評估法,細致觀察老人的居家環境、日常起居,俯身檢查其肢體活動能力并向其詢問癥狀與感受,耐心聽取家屬反饋,綜合運用多感官采集信息,確保評估結果客觀準確。
整個評估過程嚴格遵循“四方在場”原則,“四方”指的是村委會工作人員、評估專家、評估員與監護人,在系統自動推送的標準化問卷指引下完成。評估一結束,系統便基于翔實數據自動生成結論,全程公開透明,有據可查。
據了解,湖州在全市啟動了失能人員排摸工作,組建超800人的評估團隊集中上門評估失能人員情況,實現“應評盡評、應享盡享”。
此外,為保障評估公平,湖州市出臺的《失能等級評估管理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了準入“一把尺”。
從“多頭跑”到“零次跑”,從“標準不一”到“統一標尺”,湖州市正通過不斷完善的科學評估體系,讓長護險制度更加公平、高效,筑牢為失能家庭遮風擋雨的堅固屏障。
央地協同打造“長護之家”
91歲的施福娣家住湖州市吳興區,護理員朱計蘭每月9次對其進行專業照護。朱計蘭表示:“目前我有4名照護對象,都集中在附近小區。現在這里有了‘長護之家’,我們也有了落腳點,照顧這些老人也更方便了。”
2025年1月17日,湖州金融監管分局聯合市醫療保障局,指導保險公司、醫養服務機構率先落地全省首個長護險公益性服務場所——“長護之家”。目前,全市已建成并運營21家,輻射失能人員近千人。
“長護之家”通過特色化功能布局,根據“銀發族”社區特點,為群眾提供長護險政策咨詢、輔具租賃、日常家庭護理技術指導等服務,構建起“社區站點+居家服務”個性化照護網絡。
對于失能人員及家屬而言,“長護之家”是一個溫暖的港灣。“有了這個‘家’,我們心里踏實多了。”正在“長護之家”吳興區月河街道咨詢服務政策的市民王燕萍表示,“我父親臥床多年,以前遇到緊急情況都不知道該找誰。現在有了這個站點,就像有了主心骨,護理員上門服務也更規范了,我們再也不用手足無措了。”
為滿足失能人員個性化服務需求,創新服務方式,湖州市南潯區啟動全市首例新型“上門助浴”服務試點工作。在南潯區練市鎮再興社區,護理人員正在為朱銀海提供回流按摩助浴服務。
數智監管構建“長護大腦”
在吳興區八里店街道的陶水妹家中,護理員李寧寧剛完成護理服務,手機上的“南太湖智護”APP就自動生成了本次服務的電子記錄。“每次服務都有‘電子眼’看著,既規范了我們的工作,也讓家屬更放心。”李寧寧笑著說。
“南太湖智護平臺”是湖州市長護險長護團隊、定點護理機構和居家護理機構的唯一基礎信息系統。該系統創新使用AI在線跟蹤服務情況,通過藍牙信標定位打卡、人臉識別及語音AI智能識別等方式進行實時跟蹤,精準還原每一次服務。
“從簽約入住、護理服務到待遇結算、稽核巡查的全流程數字化閉環管理中,都能用到智護平臺。”人保財險湖州市分公司健康保險事業部經理錢蕓表示,“這個平臺不僅作為長護團隊、定點護理機構和居家護理機構的唯一HIS系統,還實現了與省智慧醫保平臺的互聯互通。”
湖州市通過常態化巡查監管,編織了一張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網格,建立了“事前管理、事中監管、事后跟蹤”的常態化巡查監管機制。對護理機構每季度至少巡查1次;對居家護理開展每月常規巡查、半年巡查的基礎上,適時開展突擊檢查,并依托“南太湖智護平臺”隨機定位正在服務中的護理人員進行上門抽查。“系統隨機派單檢查,我們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抽查,所以每次服務都要按照標準來做。”護理主管陸麗表示,“雖然壓力大了,但服務質量確實提高了,家屬的投訴也明顯減少了。”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王雪瑩)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