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核保員翻山越嶺查地塊,耗時半月是常態;現在衛星遙感‘一鍵掃描’,地塊歸屬、面積、作物秒級識別,承保效率大大提升。”平安產險吳忠中心支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科技讓“精準承?!睆目谔柭涞刈優楝F實,農戶投保更便捷,保險機構風控更精準,雙向奔赴中,農業生產的“安全感”持續加碼。
農業保險是守護“三農”的堅實盾牌,而精準承保理賠則是撬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點。在寧夏吳忠,地域差異懸殊、農戶經營碎片化、查勘定損成本高、數據碎“孤島”林立、農戶保障獲得感弱等難題,曾長期制約農險服務效能。如今,吳忠金融監管分局以科技為“破冰船”,指導保險機構從承保到理賠、從產品到數據全鏈條革新,以平安產險吳忠中心支公司為標桿,蹚出一條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讓風險屏障更牢固、惠農活水更暢達。
“天地空”定損 分級理賠高效
“采用科學技術查勘定損,理賠款到賬快,補種改種的底氣更足了!”受災農戶王沖(化名)感慨,科技讓“災后損失”變“災前預防”,更讓恢復生產有了“及時雨”。
災情面前,分秒必爭。在金融監管部門指引下,保險機構積極布局“天空地”一體化勘損體系:衛星遙感充當“偵察兵”,災前監測作物長勢、災后捕捉受損范圍;地面查勘隊化身“質檢員”,深入田間地頭核驗災情;農業專家則當“裁判員”,按“輕度—中度—重度—絕產”13級定損標準,科學劃分賠付等級。
此外,轄內保險機構還紛紛通過線上手段提高服務質效。以“平安愛農?!逼脚_為例,農產品價格、氣象預警、病蟲害識別等信息流如活水奔涌:農戶打開手機,就能查到當日雞蛋批發價、未來7天降雨預報,還能上傳作物病蟲害照片,AI秒級診斷并推送防治方案。
更便捷的是理賠端:視頻查勘讓農戶“足不出戶”對接專家,遠程連線實現定損“零跑腿”。單證齊全時,理賠周期從“周”壓縮至“日”,最快當日到賬?!白蛱煜挛鐖蟀?,今天上午錢就到卡上了!”菜農李民(化名)的驚喜,折射出數字農險的效率改革。平臺上線后,“數據通、服務準、效率升”的優勢持續釋放。
產業險種創新 智能風控破難題
吳忠是寧夏農業大市,灘羊、肉牛、蛋雞等特色產業是富民“金飯碗”。各保險機構聚焦產業痛點,推出商業性蛋雞養殖保險、肉牛價格指數保險等:前者為蛋雞筑牢“疫病+意外”防線,后者瞄準肉牛市場價格波動,讓養殖戶不再“看天吃飯”。
技術賦能則讓風控更“聰明”:牲畜耳標嵌入芯片,牛臉識別技術秒級“點數”,養殖標的確權難、騙保風險高的頑疾迎刃而解;轄內保險機構聯合氣象局共建災害實驗室,AI模型提前7天預警冰雹、霜凍,全年開展現場風勘24次,為養殖戶搶出“避險窗口期”。肉牛養殖戶張大可(化名)說:“去年寒潮預警后,保險公司提示我們要給牛棚加保溫膜,300多頭牛沒受凍,損失少了十幾萬元。”
站在新起點,吳忠金融監管分局錨定“精準化、智能化、協同化”方向,持續督導保險機構釋放科技紅利:一方面規范科技農險運營,筑牢數據安全與合規底線;另一方面推動“保險+科技+服務”深度融合,讓農險從“風險補償”升級為“風險減量管理”。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房文彬)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