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角聲中舊歲除,新年喜氣滿屠蘇。”每年歲首,乾隆皇帝都會在養心殿東暖閣,用一只珠光寶氣的金杯,盛上屠蘇酒,祈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這只金杯,如今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它由純金制成,樣子像一只圓鼎,口沿鏨刻回紋,一面中部鏨篆書“金甌永固”,一面鏨“乾隆年制”四字款。它是清宮中為數不多的皇帝專用杯,十分華麗:通體鏨寶相花,花蕊鑲嵌珍珠及紅、藍寶石等,花紋間還裝飾點翠工藝。雙龍為耳,龍首嵌珍珠;三象首為足,長牙卷鼻,額頂及雙目間也鑲嵌珠寶,寶光流轉,映出康乾盛世氣象。
“它的名字來源于《南史·朱異傳》中‘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寓意國家疆土完整、政權永固。”故宮學研究專家、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娓娓道來。
其實,“金甌永固杯”一共是“四胞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只是“老四”。1739年,乾隆皇帝下令造辦處制作“金甌永固杯”,希望借此杯表達對江山長治久安的美好祈愿。他對“金甌永固杯”的制作極為重視,要求從內務府挑選上好的黃金、珍珠、寶石精細打造,甚至親自督辦。第二年,追求完美的乾隆帝,又下旨要求再做兩件,并親自修改設計圖紙。這兩只金杯中,有一只是銅鎏金的。后來,“老大”和銅鎏金的“金甌永固杯”被放到了圓明園。嘉慶二年,紫禁城中的那只金杯在使用中受損,當時已經是太上皇的乾隆,又下令做一只金杯,就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只。
雖然4只金杯的名字、樣貌、身份相同,但命運大不相同。圓明園的兩只金杯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掠走,后經多次轉手,現寄居英國倫敦華萊士博物館,還有一只目前被收藏于故宮博物院,只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只,非常幸運地一直住在紫禁城。
一只金杯,既承載著紫禁城歲首祈愿、時和歲豐的祝福,也見證著山河破碎、國寶流失海外的沉重歷史。
來源:光明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