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漢賦駢文、唐詩宋詞,是蘊含古代先哲豐富思想的寶庫。中國古代典籍中的駢句駢文,運用漢語的構詞藝術,凝聚了中華文化的智慧。應扎根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汲取其豐厚的養分,展現出漢語文章獨特的語言魅力。

文章具有語言的張力,可以極大提升文章思想的有效表達。而駢語駢體正具有這種語言的張力。例如,《孟子·梁惠王下》中的“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這聯散文化的駢句以簡潔的偶對駢辭,蘊含著儒家的民本思想。
文章須講究“文氣”,韓愈說“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皆宜”,有意識運用駢句,可以使文章文氣貫注,氣韻生動,增加藝術感染力。駢句句式整齊,節奏明快,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和表現力。通過前后互文的組合,展現邏輯的智慧,增強文章的氣勢和感染力。
語言的張力,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語言的精練,這使得文風具有獨特的韻味。許多經典之文,都以簡潔精練的駢句構造,傳達出深刻的思想。在寫作中,可以借鑒駢句等傳統修辭手法,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石,打造具有獨特魅力、張力、韻味和精練之美的新文風。
來源:光明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