槳片飛,浪花奔,鼓點激昂,喊聲震天……

這是廣東佛山龍舟超級聯賽現場。當地人自豪地把它稱為“龍超”。
賽龍舟,源于戰國時代,其中以南方為盛。先秦時期,百越先民即將舟船制成龍形,以競渡形式禳災祈福。
而今,廣東佛山人,為賽龍舟賦予了新內容:比賽時間,不僅僅是一個端午節,從年初“二月二龍抬頭”的起龍儀式,到年末的“龍超”總決賽,全年超55項。比賽花樣,從女子賽、單人賽到半山龍舟、老龍比美,從村頭窄道到開闊江面,從高速過彎漂移到迅捷倒擋手剎……
對于這項傳統文化習俗,當地人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賽事;男女老少都參與,萬人空巷尋常態。”
還有學者給出了這樣的結論:“佛山人將新科技、新業態、新認知融進了傳統習俗,打造出了‘新大眾體育’的佛山范式。”
今日的佛山“龍超”,已經辦成了全國性的“龍超”賽。
11月2日,廣東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最強村居龍舟爭霸賽鳴鑼開槳。200米直道賽、500米耐力賽……河道兩岸擠滿了密密麻麻的觀眾,各大平臺紛紛開通直播視頻,很多外國人也在線觀看。
“我要做疊滘第一個外國‘扒仔’!”德國教師Michael白天在順德教德語,晚上準時出現在陳豐村的夜訓河道。從春節后的首次集訓到端午前的沖刺,他從未缺席,“‘一條龍船一條心’,這是我從沒感受過的團結精神”。
澳門高中生溫永鋮,每周穿梭于濠江與佛山之間參加龍船訓練。他的爺爺與父親都曾是潭頭村龍船隊的鼓手,如今輪到他接過槳板,“我不是一個人在劃,是帶著兩代人的心愿!”
“就算晚上下暴雨,我們披著雨衣也要練!”洙泗村的梁倩怡,看了丈夫扒龍船的威風后也毅然加入女子隊。她們平均年齡超40歲,多是母女檔、姐妹兵。“在這里,我不是媽媽、不是妻子,我是敢拼、愛贏的我自己!”
現在的佛山,幾乎村村都有龍舟隊。起龍、采青、游龍、龍船飯、龍舟說唱……一系列被列入非遺的民俗活動,在“龍超”的帶動下重新煥發活力,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漂移咖啡、龍舟雪糕、阿飆公仔熱銷,老傳統與新消費的嫁接,比龍舟漂移更加“絲滑”;村口檸檬茶攤日均售出千杯,河涌邊的民宿一房難求。
一條河涌就是一條消費帶,一條龍舟撬動上億元產業鏈。“龍超”劃出的不僅是一道道水痕,更是一條大眾體育、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融合發展的新航道。
來源:光明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