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11月以來,A股市場呈現出顯著的風格切換跡象。一方面,銀行、公用事業等傳統價值板塊表現亮眼;另一方面,此前走勢強勁的有色、新能源、創新藥等熱門板塊,近期波動幅度明顯加大。
對此,多家券商在研報中提示,市場存在風格再平衡的可能性。他們認為,在牛市環境且市場估值處于高位的背景下,年底通常容易發生風格切換,并建議 11 月采取均衡配置策略,重點布局科技、周期以及部分核心資產行業。
風格切換概率加大
“從歷史上看,市場估值處于高位時,在年底容易發生風格切換,主要受政策和產業趨勢、基金調倉等因素驅動。”華金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鄧利軍表示,2005年以來5次中有4次在年底風格發生了切換,且大多切換至金融或消費等穩定類板塊。
鄧利軍表示,在牛市環境下,政策與產業趨勢、基金調倉等,是決定年底市場風格是否切換的核心驅動因素。此外,即便領漲風格整體未變,內部板塊也可能在年底出現從高估值向低估值切換的情況。
機構行為可能成為風格切換的主導。中航證券數據顯示,三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加倉最多的申萬一級行業為電子、通信、電力設備,減倉最多的行業為銀行、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電子繼續穩居超配比例第一行業,且依舊遠多于其他行業,第二、三名為通信和電力設備;低配前三大行業為非銀金融、銀行、計算機。
東吳證券最新研報分析,從機構行為視角看,四季度往往存在主線板塊收益兌現的壓力。前期主線板塊經歷持續上漲后,積累了較為可觀的漲幅,且資金層面呈現偏高擁擠度。主動偏股型基金三季報顯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電子行業持倉占比達25%,TMT(科技、媒體和通信)板塊倉位超40%,均創歷史新高。重倉TMT的機構在前三季度普遍積累了豐厚浮盈,而四季度作為全年業績定調的關鍵時期,機構的核心訴求會從追求超額收益轉向鎖定利潤。一旦部分機構率先兌現,其余持籌機構將面臨“他人兌現即自身受損”的壓力,進一步強化階段性調倉動力。
中信建投也表示,基金三季報顯示電子行業配置比例超過25%,雙創板塊超過40%,成長風格超過60%,均為2010年以來最高水平,這可能引發結構性調整。
長期仍看好科技板塊
隨著三季報披露完畢,市場進入業績“真空期”,此前預期較高的科技板塊可能會遭受較大壓力。
“進入11月,在科技成長板塊高估值的背景下,預計市場波動進一步加大。”中原證券在研報中表示。
事實上,一些熱門科技股已經出現了明顯回調趨勢。比如新易盛、中際旭創等AI概念股雖然三季報業績亮眼,但是在業績發布后都出現了比較大的回調。
國盛證券表示,目前,以TMT為代表的科技資產不僅在股價與估值上明顯處于相對高位,而且在機構籌碼配置中也首次突破40%,所以當前的極致分化不僅體現在“價”上,更體現在“籌碼”上,這也為潛在的風格收斂奠定了重要基礎,短期的風險偏好調整則可能成為籌碼順勢調整的重要誘因。
不過,從中長期來看,券商仍然看好科技板塊的機會。
“長期來看,科技成長主線的行情尚未終結,仍具備持續布局價值。”東吳證券前述報告表示,宏觀要素的前瞻性和觀測價值要遠高于估值要素,2021年成長見頂的拐點,實際源于美元指數觸底回升對估值泡沫形成壓制。在現階段,美國開啟降息周期,將進一步打開市場降息預期與流動性寬松空間,從全球流動性環境與資產比價視角出發,中期繼續看好成長股的配置價值。
均衡配置為上策
對于11月市場,多家券商建議均衡配置,其中,傳統價值股受到不少券商青睞。
國金證券在最新研報中表示,結合三季報數據與基金增減配情況分析,非銀金融、鋼鐵、基礎化工、機械等行業的資本回報已出現明顯改善。然而,這些行業并未獲得投資者青睞,甚至被基金減配。當前市場環境下,原有高景氣賽道出現一定擾動,與此同時,更多領域的景氣恢復正呈現“星星之火”態勢,為市場實現再均衡提供了基礎。
國金證券還表示,當前全球制造業復蘇的驅動因素雖然不統一,但方向正逐步趨同。具體來看,美國復蘇得益于AI產業的外溢效應,歐洲依賴周期性回暖與財政政策轉變,新興市場則依靠資金回流與產能重建的長期趨勢。而降息周期的到來,可能使上述驅動因素形成共振。
國金證券推薦三大方向:一是銅、鋁、原油、鋰等上游資源;二是工程機械、重卡、鋰電、風電設備等資本品;三是國內價格企穩、內需回升背景下的煤炭、食品飲料、航空等板塊。
國盛證券也表示,建議以適當均衡的配置應對短期市場波動。相對高位的資產配置中需更加重視景氣驗證的支撐,優先關注有色、鋰電、存儲等,在相對低位的資產配置中優先關注具備紅利屬性的低位資產,如煤炭、運營商、電力等。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孫翔峰)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