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造紙行業正面臨如何跳出“內卷”的考題。而在造紙行業經營承壓的大背景下,一家紙業央企的三季報卻格外亮眼。
日前,岳陽林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岳陽林紙”)披露,該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20.91億元,同比小幅下降2.9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1.32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為何岳陽林紙能脫穎而出?據了解,林業碳匯與綠色智造正成為造紙行業重塑競爭力的關鍵引擎。作為國內林漿紙一體化領軍企業,岳陽林紙已從傳統造紙巨頭蛻變為“生態+科技”雙輪驅動的低碳先鋒,憑借技術創新與碳匯開發的雙翼,在高端漿紙市場與碳匯賽道開辟出了一條嶄新的增長路徑。
先進技術
賦能傳統制造
1958年,國家批準建設岳陽造紙廠(岳陽林紙前身),原計劃年產3.4萬噸文化紙。岳陽造紙廠于1967年實現一號紙機投產,成為全國首批自主生產4號凸版紙的工廠。進入21世紀,岳陽林紙迎來了技術突破和上市騰飛,2010年該公司產能躍升至80萬噸/年,2025年產能進一步躍升至140萬噸/年,實現了先進產能的跨越式增長。
近年來,岳陽林紙推動生態化戰略與全球化布局,從長江岸邊的地方小廠成長為全國知名的“林漿紙+碳匯”的龍頭企業,印證了“技術升級+產品創新+綠色轉型”的央企發展路徑。
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岳陽林紙已經構建起覆蓋“林+漿+紙”全鏈條的三級研發體系,累計投入超10億元實施技術升級和設備改造。該公司投資31.72億元建設的年產45萬噸文化紙項目,引進了全球車速最快(1700米/分鐘)、幅寬最寬(10.515米)的文化紙機,采用的集成DCS智能控制系統與低碳工藝,可實現噸紙水耗下降30%、能耗降低17%,廢水COD排放量減少20%。同時,該公司還通過“林業三剩物化學機械漿”技術突破,將采伐剩余物轉化為高松全木漿膠版紙,每年可節約木材9.7萬噸,減少碳排放5280噸,開創了“廢材增值、綠色增值”新模式。
走入岳陽林紙研發中心,觀察到,在納米材料實驗室里,技術人員正俯身觀察電子顯微鏡下的紙纖維結構;在中試車間里,技術團隊正調試“三重復合柔光紙”生產線,實時比對涂布均勻度數據;在化學機械漿實驗室里,工程師們正進行“林業三剩物”預處理實驗;在高壓蒸煮釜內,混合著采伐剩余物的木片在160℃蒸汽中翻滾;凌晨1點,會議室的白板上寫滿了公式,面對碳匯核算難題,碳匯開發團隊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新方案……
岳陽林紙副總經理兼董秘易蘭鍇表示,全行業當前正面臨低端產能過剩的問題,產量與利潤出現背離,同質化競爭加劇。受產業鏈利潤擠壓的影響,部分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激增,隨之而來的是人才流失加劇。這一問題的本質,是傳統增長模式失效的集中體現。要突破困局,行業需從技術升級、產品創新、綠色轉型三方面突破,方能在全球綠色經濟轉型中重塑競爭力。
走差異化路線
搶占制高點
掌握了核心技術,走自主創新之路,使得岳陽林紙在面對全球漿紙行業同質化競爭時,有底氣、有信心采用差異化策略構建業績護城河。例如,該公司2024年推出的“岳陽樓牌舒瞳柔光紙”,可通過納米材料降眩光技術實現護眼功能,填補了國內產品在該領域的空白。
同時,為了優化產品結構,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岳陽林紙還主動淘汰新聞紙等低端產能,聚焦特種紙、工業包裝紙等高附加值領域。
岳陽林紙瞄準的另一個產品差異化策略是“以紙代塑”。“以紙代塑”是近年來國家倡導、社會支持的環保綠色包裝要求。為滿足這一市場需求,該公司的相關產品線正在加班加點運轉。
在岳陽林紙的岳陽基地內看到,薄型包裝紙生產線轟鳴運轉,車間內彌漫著淡淡的木漿清香。隨著全自動分切機精準切割出厚度僅0.08毫米的食品級紙袋紙,揭開了傳統造紙業向綠色智造轉型的神秘面紗。透過防爆玻璃,可以看到紙漿在流漿箱內形成均勻的“瀑布流”,經32層疊網脫水后,瞬間蛻變為厚度可控的特種紙。
岳陽林紙現場技術人員表示,該公司研發的紙質吸管采用三重復合工藝,樣品在80℃熱水中浸泡兩小時后仍可保持形態穩定,成功攻克了紙吸管耐溫性、抗壓性差等行業痛點。
有了差異化產品,岳陽林紙便有了更強烈的信心“走出去”。2024年年末,隨著一聲悠長而響亮的汽笛聲,懷化國際陸港2024年第1000列班列發車。一列滿載岳陽林紙精心生產的成品紙專列,從懷化國際陸港鳴笛啟程,沿西部陸海新通道東線南下,出口沙特阿拉伯。
據悉,2024年,岳陽林紙快速響應國際市場需求,充分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實現近2000個滿載成品紙的標準集裝箱從岳陽起運,繼而搭乘海船揚帆遠航,輸送至全球各地,精準地交付至客戶手中,進一步提高了該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同時,岳陽林紙也在持續加大擴產步伐。該公司于2024年年末披露公告稱,以12.78億元收購其控股股東泰格林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專業制漿企業湖南駿泰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在業內看來,此次收購將為岳陽林紙新增40萬噸的制漿產能,帶來較為明顯的規模效應,并與岳陽林紙于2025年完工投產的45萬噸文化紙項目高度契合,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躋身碳匯賽道
重構競爭邏輯
在發力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的同時,岳陽林紙也看上了碳匯賽道的發展機遇。
作為全國首家林業碳匯央企開發商,岳陽林紙以上百萬畝自營林為基點,打造了以林業碳匯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體系。該公司不僅將林業資源變為碳匯資產,還直接帶動地方林業增收,為傳統工業企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參考。
岳陽林紙全資子公司誠通碳匯經營管理(湖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誠通碳匯”)是負責碳匯資產開發、管理和運營的平臺。
2025年4月21日,誠通碳匯成為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林業碳匯合作開發項目的中標單位;4月23日,誠通碳匯收到《關于百色市樂業縣林業碳匯合作開發項目招商結果的函》,成為該項目招商中選單位;6月份,誠通碳匯中標云南省昌寧縣碳匯項目;9月份,誠通碳匯中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地區碳匯項目;10月份,誠通碳匯中標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碳匯項目。
根據岳陽林紙的戰略部署,預計2025年末可累計簽約林業碳匯達8000萬畝,到“十四五”期末,誠通碳匯業務將延伸至碳匯開發、碳匯交易、碳匯金融以及碳吸收與碳捕捉技術等領域,成為國內生態碳匯開發的頭部企業之一。
據易蘭鍇介紹:“我公司接連中標林業碳匯合作開發項目,一方面是因為我公司擁有專業技術人員、豐富經驗以及成熟的方法論,同時公司現有項目經營得當,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口碑;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林業碳匯市場逐漸升溫,多地正在逐漸重視其中蘊含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岳陽林紙不僅掌握了成熟的方法論,還高度關注新技術的運用。當前,岳陽林紙碳匯開發系統已啟動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集成工作,四大AI智能服務模塊進入分階段探索和測試,分階段上線。通過融合人工智能的算法優勢與行業數據資源,岳陽林紙碳匯開發系統將在圖形矢量化處理、資料存儲智能化、項目管理數字化等核心環節開展建設性思考并形成清晰的路徑。此舉將優化碳匯項目的運營流程,提升碳匯開發效率,批量輸出階段性成果,同時為審核提供可視化證據鏈條。
國聯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輕工消費行業分析師戚志圣表示,岳陽林紙整合駿泰科技,鞏固了該公司在造紙行業中的市場地位,有利于推出更多高端新品。同時,該公司大力發展碳匯業務,未來業績增長具有更大彈性。以生物制造為核心的驅動模式有望為該公司創造更為穩健的經營環境。
“2025年,全國碳減排交易市場對象將從單一的發電行業擴大至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預計對核證自愿減排量的年需求上限將上升至4億噸。這將有利于已掌握大量碳匯資源的頭部企業增加業績,同時掌握更多的市場話語權。”戚志圣說。
從岳陽基地年產百萬噸漿紙的“綠色工廠”,到覆蓋全國的碳匯資源網絡,岳陽林紙正以“技術制高點”與“生態價值鏈”重構行業競爭邏輯。在造紙產業高端化、低碳化轉型的深水區,這家央企正以“林漿紙+碳中和”雙引擎,書寫著傳統造紙業向新質生產力躍遷的中國方案。
(來源:證券日報 肖偉)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