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九江銀行發布公告,擬通過非公開定向發行不超過8.6億股內資股、不超過1.75億股H股的方式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今年以來中小銀行增資擴股顯著提速,普遍采取引入外部股東、可轉債轉股、定向增發等;隨著資本補充方案逐步落地,部分銀行同步開展股權結構調整。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中小銀行密集開展增資擴股,既是應對監管要求、夯實資本基礎的主動選擇,也是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質效的必然舉措。
九江銀行在公告中明確,本次增資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旨在增強風險抵御能力并優化股權結構。若按發行上限完成,該行總股本將從當前約28.47億股增至38.82億股,增幅超36%。
具體來看,九江銀行非公開定向發行內資股擬面向包括主要股東在內的不超過35名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H股計劃向不超過10名獨立于該行及關聯方的合格投資者發行,數量不超過1.75億股,實際發行規模將根據監管批復與市場情況動態調整。值得關注的是,這是九江銀行近年來第二次推進增資擴股。
除九江銀行外,今年已有多家中小銀行加入增資行列:青島銀行、張家口銀行、廊坊銀行等城商行主動推進資本補充;浙江稠州商業銀行、山西銀行、蘭州銀行等多家機構則獲批發行二級資本債或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在增持方式上,除定向增發外,配股、優先股、“二永債”(二級資本債券和永續債)及轉股型資本債券等工具也被廣泛運用。
中國銀行研究院銀行業與綜合經營團隊主管邵科表示,當前,中小銀行頻繁增資擴股,核心原因有四方面:一是支持實體經濟需加大信貸投放,而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偏低,資本補充緊迫性提升;二是凈息差收窄削弱盈利與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三是資本市場活躍,中小銀行投資價值凸顯,為外源性增資打開空間;四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小銀行亟須加快戰略轉型,推動數字化、專業化、差異化轉型,補充資本加大相關投入。
據梳理,地方國資是本輪中小銀行增資主力。例如,10月24日,湖南銀行官網披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已批復同意湖南銀行向特定對象發行10億股普通股;此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披露的《關于湖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反饋意見》顯示,此次發行對象共9名且均為國有主體(目前尚未簽署書面認購協議)。8月份,內蒙古銀行26.81億股新增股份由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旗下內蒙古財信集團全額認購,國有股占比突破65%;7月份,上饒銀行完成12.44億股股份發行,43位新增股東均為上饒本地及省內其他市縣國企,增資后國有股占比從2024年末的54.16%提升至約67%。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表示,國資入股為銀行提供“資本+信用”雙重支撐,有助于增強銀行抗風險能力,并在地方財政存款、重點項目對接等方面形成資源協同。同時,國資主導的股權優化有助于解決歷史遺留的股權分散問題,提升治理穩定性與戰略執行效率。
來源: 證券日報 彭 妍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