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0月31日,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來自陜西千陽縣的 “富金” 蘋果再次隨行,成為航天員太空補給水果。這已是千陽蘋果第六次邁入太空,為何它能擁有如此高的 “出鏡率”?答案或許就藏在千陽果苗與蘋果的過硬品質里。

寶雞市千陽縣有著種植蘋果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與黃金育苗小氣候,再加上中國農大、西農大等高校以及韓振海等果業專家組的鼎力相助,持續推動“高校研發+千陽轉化”,組培引進110余種名優果品,3500 萬元買斷 “瑞香紅”“秦脆” 等品種的生產經營權,儲備30余個新優品種。其產出的蘋果色澤鮮艷、皮薄質脆、糖分豐富,深受市場青睞,暢銷國內外。同時,借助國際矮砧技術、太空育種等“硬核科技”支撐,千陽實現了種源自主可控,年產苗木3000萬株,占全球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在此基礎上,當地依托寶雞華圣等龍頭企業,推行“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體”的“千陽模式”,集成推廣綠色病蟲防控、水肥一體等六大高效技術,實現了從苗木培育到采收分選的全程標準化管控。綠豐、青美等18家企業組建集成服務聯盟,開展從果園規劃設計、苗木供應、格架滴灌、標準建園到田間管護的全環節 “菜單式” 服務。目前,“千陽模式” 已向國內外輸出矮砧苗木技術,覆蓋面積達100萬畝,帶動全國發展矮砧蘋果種植517.5萬畝。累計培育數十萬名職業果農,推動2.9萬名農民嵌入產業鏈,轉型為 “土專家”,300余名 “千陽蘋果師傅” 走出陜西,成為行業標桿,其中三分之一持“國家證”參與建園,賺年薪。

據悉,今年8月,部省兩級自然資源部門,放開了千陽果苗用地政策制約,為千陽苗木產業開辟了廣闊空間。“十五五”期間,面對全國280萬畝、全省20萬畝老舊果園的改造需求,千陽將整合企業資源,通過技術輸出與模式復制,推動傳統果業向 “品種優、技術精、服務全” 方向轉型,力爭成為引領全國果業轉型的 “服務標桿” 與 “技術輸出基地”。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