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所:加強產品體系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上期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陸豐在大會上表示,上期所始終統籌把握市場發展與風險管理的關系,錨定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的目標,扎實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的各項工作和舉措。
陸豐介紹,目前,上期所已經上市了25個期貨品種以及18個期權品種,涵蓋有色金屬、黑色金屬、貴金屬、能源化工、航運等板塊,形成了全面覆蓋多行業的品種體系。
同時,上期所正穩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天然橡膠交割結算價已授權日本大阪交易所,在推動中國期貨市場的期貨價格標準“走出去”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此外,以國際化為試點,穩步推進上期所平臺的一體化發展。今年5月正式啟動業務規則國際化改造意見征詢,構建適配平臺的國際化制度體系。合格境外投資者的可交易品種數量拓展至32個,未來還將有3個國際化的期權品種進一步向合格境外投資者開放。
上期所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保障市場平穩運行。穩妥應對地緣沖突等外部因素引發的風險,第一時間做好市場分析,擬定針對性風險預案,有效釋放了原油、黃金等熱點品種的價格波動風險。同時,深化與現貨管理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推動期現市場的協同監管,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供金融支撐。
上期所圍繞“雙碳”目標與產業鏈安全,加快品種創新與工具供給。一是破題品種上新,今年成功上市鑄造鋁合金期貨和期權、膠版印刷紙期貨和期權,以及燃料油、石油瀝青、紙漿期權,未來更多可回收品種將納入新品種或交割體系。二是共建戰略品種,目前正全力推進液化天然氣上市。三是優化交易機制。四是優化交割管理。
上期所統籌發展和安全,牢固樹立市場的風險防控底線,強化監測預警,搭建風險預警平臺,通過實時數據監測和智能分析模型,對市場的異常交易行為進行精準識別和快速處置,有效防范市場風險。同時,加強與監管部門的科技協作,實現數據共享和監管聯動,形成監管合力,提升整體監管效能,構建風險處置的應急體系。
展望“十五五”時期,陸豐表示,上期所要堅持系統思維,對標世界一流,科學謀劃“十五五”發展規劃。一是要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二是不斷豐富產品體系,持續深化高水平雙向開放,加強產品體系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三是將深化與境外交易所的合作,推動包括黑色金屬在內的我國商品期貨的結算價授權在海外市場落地,提升“上海價格”國際影響力。
陸豐表示,期貨市場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上期所將以產品創新、風險防控、生態協同、科技賦能為抓手,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期貨力量。
鄭商所:全方位助力期貨行業行穩致遠
鄭商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曉明在大會上表示,一年前,《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對行業帶來積極和深刻的變化。在此背景下,鄭商所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
一是豐富產品業務體系。今年,隨著丙烯期貨和期權成功上市,鄭商所已上市27個期貨品種和20個期權品種,覆蓋農業、化工、建材等9大產業鏈。同時,還推出了國內首個短期期權——白糖系列期權。
二是提升市場運行質量。1—9月,鄭商所累計成交量同比增長20.5%。期權市場結構持續優化,日均成交量、持倉量同比分別增長45.8%和27.9%。功能發揮方面,國內99%的PTA、80%的棉花現貨貿易采用“期貨價格+升貼水”定價模式。PTA、短纖、菜油等15個品種期現價格相關系數在0.8以上;甲醇、白糖、棉花等14個品種套期保值效率均超95%。
三是服務市場各類經營主體。鄭商所堅持“市場優先”服務理念,持續豐富“穩企安農 護航實體”品牌內涵。精準畫像140余家重點企業,開展定制化“上門培訓”;開展“穩企安農 護航實體”等系列活動400余場;產業開發服務項目共引入重點企業30家、中小企業客戶187家、期權客戶266家。
期貨業務和服務模式創新是行業發展的“基石”,合規風控是行業健康發展的“生命線”。鄭商所堅持創新驅動和風險防控并重,主要包括優化品種業務體系、創新特色服務模式以及切實履行自律監管職責。
期貨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期貨公司、從業人員、各類投資者、媒體等多方協同的“系統工程”。在此過程中,鄭商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持續推動各方形成合力。一是提升會員能力和專業水平。高度重視會員服務工作,持續搭建多層次的會員服務體系、多類型的從業人員培訓品牌。二是加強投資者教育與高校合作。2023年建成實體投教基地,充分發揮“實體+互聯網”的投教基地功能作用,支持會員單位舉辦投教專項和期貨知識進校園等活動。三是廣泛征集宣傳服務實體經濟的案例。近年來策劃了“高質量發展中的期貨力量”優秀案例征稿活動,積極引導各方發揮合力,挖掘通俗易懂、特色鮮明的案例素材。
推動數字化轉型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鄭商所堅持科技賦能業務,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一是堅持安全生產與科技賦能。扎實做好新一代交易系統運維保障,大力推進數智監管。二是穩步擴大制度型雙向開放。合格境外投資者可交易范圍擴展至26個期貨和期權品種,前三季度日均成交量、持倉量同比分別增長121.3%和144.5%。首單PTA出口型保稅交割落地實施,是我國期貨市場制度型對外開放的一項重要突破。
王曉明表示,下一步,鄭商所將聚焦國家戰略和產業需要,推動更多已立項品種上市;將繼續堅守主責主業,維護市場穩定運行;同時拿出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研究落地更多支持會員發展的舉措;還將持續提升會員服務系統等智能化水平,開放更多數據接口,為期貨公司金融科技發展注入動力。
大商所:系統推進產品、技術、生態圈建設
大商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程偉東在大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大商所始終堅持服務面向實體經濟、創新緊跟市場需求,圍繞產品創新、技術驅動、生態圈建設三大主線,扎實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市場改革創新和功能發揮繼續保持穩中有進,有力服務相關產業企業穩健運行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多元化的期貨產品體系更加完備。五年來,大商所先后上市生豬、原木、純苯等17個大宗商品期貨、期權品種,商品期貨的期權覆蓋率接近80%。2021年上市的國內首個活體交割的生豬期貨以及日前上市的國內首批月均價期貨,進一步填補了歷史空白。
二是期現融合發展的機制不斷健全。五年來,大商所貼近現貨市場和產業需求,“一品一策”、因品施策及時優化調整已上市品種,合約規則和交割布局適配性、精準性明顯提升。2024年有15個期貨品種被評為A級,占已上市品種的三分之二。同時,大商所還積極探索深化期現結合業務,在國內建立了首個期轉現平臺。“十四五”期間,期轉現平臺吸引實體產業積極參與,在19個品種上實現交易56萬余手。
三是多層次的市場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產業培育持續發力。大商所協同各方力量,通過“DCE·產業行”、龍頭“一對一”等品牌項目,多層次精準發力,產業參與深度不斷增強。目前,大商所產業客戶持倉占比達35%,接近成熟市場水平。同時,持續深耕“三農”服務,創新推出“銀期保”種收模式。此外,通過特定品種、合格境外投資者、結算價授權等方式,穩步推進市場國際化。五年來,新增9個特定品種,27個期貨和期權產品面向合格境外投資者開放,授權馬來西亞交易所掛牌大商所豆油期貨。
四是市場監管和風險防控體系日趨成熟。大商所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嚴格監管期貨交易行為,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逐步建立起全面風險管理制度、機制和平臺,風險預警機制與防范化解機制更加規范成熟。
五是數字化轉型賦能發展的新格局初步成形。大商所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有效賦能組織管理、業務發展、技術建設和市場服務。五年來,交易、結算、交割、會員服務等業務系統全面升級換代,技術系統和市場業務連續多年保持平穩運行,有力支撐了更大市場容量和創新業務的發展。今年8月,行業首家信創主席主用交易系統DCE X-One平穩上線,為期貨行業加快核心系統信創化改造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
程偉東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了“穩步發展期貨、衍生品”的要求。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將在“大有可為”中“大有作為”。大商所將錨定建設世界一流期貨交易所、提升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的發展目標,繼續扎實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一是豐富完善品種布局,更好服務產業多元化風險管理需求。二是健全完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服務體系,促進品種功能有效發揮。三是不斷加強市場生態建設,內外兼顧,提升市場影響力。
中金所:在應對風險挑戰中發揮期貨市場功能
中金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蔡向輝在大會上表示:“我們必須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努力在應對風險挑戰中積極發揮期貨風險管理功能,在把握時代機遇中開創發展新局面。”
具體來看,一是優化功能服務。更加強調功能性、社會性、服務性,更加精準有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二是深化改革創新。推進工具、技術、模式、理念等創新,覆蓋更多新風險類別和資產新形態,服務更多新場景、新需求。三是強化全面監管。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努力建設世界一流期貨交易所。
蔡向輝表示,面對新變局,踏上新征程,要切實發揚釘釘子精神,扎實推進各項工作。
一是防風險、強監管,守牢安全底線。深入落實五大監管理念,全面強化一線監管,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加強“三跨”風險監測,提升多方協作與科技賦能水平,夯實嚴監嚴管根基。
二是強化功能導向,做精做細市場服務體系。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期貨和期權日均成交量124萬手、持倉量208萬手,同比分別增長30%和14%,市場運行質效和承載能力增強,穩定市場、活躍市場作用彰顯,助力融資、服務投資、促進機構創新發展功能顯現。下一步,中金所將繼續加大產品供給,同時綜合運用場內外手段,積極探索更加聚焦直接融資、更加直達實體企業的服務新模式。
三是聚焦重點難點,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中金所制定新一輪提升機構參與質量三年行動方案,深入實施“中長期資金風險管理計劃”。今年前三季度,機構日均雙邊持倉量300余萬手,占比近八成,同比增長10%,中長期資金同比增長近15%,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參與率超八成,金融期貨應用場景拓展、服務針對性增強。下一步,中金所將加力豐富適配長期投資的風險管理工具,優化“長錢長投”的市場生態,以期貨入市更好助力現貨入市。
四是統籌發展和安全,擴大金融期貨對外開放。中金所將堅持功能導向,強化開放環境下監管能力建設,不斷提升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質量,深化研究推動金融期貨特定品種開放,更好服務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
五是拓展場外業務,豐富服務實體經濟抓手。全球衍生品市場改革成效顯著,市場總規模創歷史新高,風險敞口明顯壓降,生態系統結構出現變化,形成多層次風險管理市場。中金所將深化研究,不斷探索服務實體經濟新渠道。
六是凝聚各方合力,攜手同行講好金融期貨故事。中金所切實提升研究水平,優化會員管理服務,加強行業發展支持與專業人才培養,大力提升投資者權益保護質效。
蔡向輝表示,中金所將在證監會堅強領導下,在廣大會員單位及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金融期貨市場政治屬性和功能定位,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更好服務資本市場和國家戰略大局。
廣期所:探索創新型市場化、國際化發展路徑
廣期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曹子海在大會上表示,廣期所始終積極探索創新型市場化、國際化發展路徑,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豐富完備的綠色品種體系是期貨行業強化服務實體經濟功能作用的重要支撐。廣期所自成立以來,聚焦綠色低碳領域,深度探索挖掘適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品種,布局碳排放權等戰略品種、光伏儲能等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品牌,編制發布光伏氣象指數,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綠色品種儲備體系,并持續探索、大力推動品種的落地應用。
在市場各方支持下,廣期所工業硅、碳酸鋰、多晶硅品種運行平穩有序,有效發揮服務晶硅光伏和鋰電新能源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穩健發展的功能作用。今年1—9月,廣期所市場日均成交量和持倉量均保持穩定增長,品種具備良好的服務產業流動性基礎。同時,期現貨價格緊密聯動,價格發現功能凸顯,市場參與結構持續優化,新能源產業企業逐步運用期貨工具實現穩健經營。
推動和強化期貨市場功能有效發揮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廣期所堅持服務產業導向,構建“助綠向新”產業服務品牌,打造多層次產業培育體系,與期貨公司及各方一道,共同幫助產業正確理解和運用期貨工具。自去年9月廣期所“助綠向新”產業服務計劃正式實施以來,通過與首批12家產業基地緊密合作,宣傳推廣了廣期所的期現模式和應用經驗,聯合期貨公司為60多家重點企業開展定制化培訓輔導,90多家新能源企業通過參與產業培育專項,加大了期貨工具應用。
期貨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市場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廣期所持續推進對外開放與合作交流。一是立足品種特色,深化期貨品種的對外開放。目前,工業硅、碳酸鋰、多晶硅品種全部納入合格境外投資者交易范圍,正積極推進將碳酸鋰品種納入特定品種相關工作。二是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與境外主要交易所就碳排放等綠色品種開展常態化交易研究等。三是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深化與港交所、深交所的務實合作,貫徹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使命,打造新的灣區名片。
高質量發展必須建立在市場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之上,廣期所始終將風險防控貫穿市場運行全過程,切實履行一線監管職責,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曹子海表示,下一步,廣期所將堅持服務綠色發展等特色定位,在品種研發、市場服務、對外開放等方面努力找準服務國家戰略的結合點,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力量。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楊美)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