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對兩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進行通報。其中包括,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不顧當地實際規劃建設童車產業園,夸大數據,虛報產值。

通報稱,耒陽市多次在內部材料和媒體上夸大宣傳已有60余家企業入駐投產,正在建設全省名副其實的“童車小鎮”,并連續多年虛報產業園產值。實際上,目前童車產業園僅建成投用兩棟廠房,只有一家童車組裝企業和四家配套小微企業入駐,2024年產值2165萬元、稅收25.7萬元,企業用工不到100人,數據虛假問題突出。
規劃和實際落差之大,令人瞠目。城市產業規劃如此脫離實際,暴露出的是根深蒂固的形式主義。發展產業需要尊重客觀規律,需要腳踏實地。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需要土壤和養分。耒陽市的童車產業規劃,恰恰忽略了這一基本常識。不具備產業集聚發展條件,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卻硬要打造“百億級”產業園。這種不顧資源稟賦、不管客觀條件的發展沖動,最終只能淪為一場自導自演的“數字游戲”。
連續多年虛報產值的行為,更是一種掩耳盜鈴。“吹”出來的繁榮,既欺騙了上級,也糊弄了群眾,最終損害的是地方公信力,透支的是地方未來發展的潛力。
一個年產值僅兩千余萬元的產業園,如何支撐起“百億級”的夢想?這種脫離實際的浮夸,不僅無助于產業發展,反而會擠占寶貴的政策資源,貽誤真正的發展機遇。更嚴重的是,其也許還會助長“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風氣。
整改必須對癥下藥,不能“雨過地皮濕”。既要清理“數字水分”,擠掉政績泡沫,更要從決策機制、考核辦法等制度層面入手,鏟除形式主義滋生的土壤。發展規劃要請專家論證,聽取群眾意見,而不是靠少數人“拍腦袋”;產業培育要尊重市場規律,注重實效,而不是追求表面風光。
基層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這個環節一旦被形式主義束縛,再好的政策也會走樣變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就是要讓基層干部從虛報數據、應付檢查等無謂事務中解脫出來,把精力真正用到推動發展、服務群眾上。
產業是干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遠比華麗的數字游戲更得民心。耒陽市的這起典型案例是個教訓,也是一面鏡子。每個地方都應當攬鏡自照,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影子。發展要實,作風要正,數據要真,這才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來源:光明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