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湖之畔,漓江之濱,戲劇之光穿越歲月,映照出一幅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交融的生動圖景。10月24日至11月2日,2025桂林藝術節以“化境”為主題,化劇入景,化藝入境,為觀眾帶來百余場特色活動。
桂林——這座被譽為“抗戰文化城”的山水名城以天地為幕,以山水為臺,在一周多的時間里,呈現出一幅多元而立體的文化藝術長卷。

“戲劇也該有時代擔當。藝術創作要創新,要走進現實?!遍_幕式舞臺上,轟鳴的炮火聲中,演員的吶喊將觀眾帶入那個民族危亡的時刻,一群文化人從祖國各地會集到桂林,用詩歌和戲劇喚醒沉睡的靈魂,點燃抗戰的火光。
抗戰歲月里,桂林曾是文化抗戰的重要陣地。彼時,桂林擁有十余家新聞機構、二十多家報社、上百家印刷廠、一百七十多家書店、近兩百個文化團體,一大批文化人曾在這片土地上留下足跡。
舞臺上,歷史與現實交織。桂林本土創作的桂劇《破陣曲》,全景式展現了桂林“文化抗戰”的壯闊圖景。劇中呈現了張曙、徐悲鴻、馬君武、歐陽予倩和田漢的故事,再現了他們促成轟動世界的“西南劇展”的崢嶸歲月,在致敬歷史的同時讓桂劇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作為一名桂劇愛好者,能在桂林藝術節上看到這么高質量的本土桂劇演出,我特別激動?!?5歲的桂林戲迷李女士在演出結束后仍難掩興奮,“劇中的文化先賢們太讓人敬佩了,他們用藝術守護家國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p>
話劇《北京人》作為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演劇創排計劃”首部作品,延續了學院與西南劇展的歷史淵源?!安茇摹侗本┤恕肥俏髂蟿≌刮拿}的延續,將此經典劇目帶到桂林藝術節,曹禺筆下的時代滄桑與桂林的山水靈秀產生絕妙共振,是以藝術喚醒民眾的精神傳承。”話劇《北京人》導演、中央戲劇學院京劇系主任曹艷說。
桂林藝術節組委會主任、藝委會主席,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表示:“文化先烈為我們奠定了堅實的文化根基,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傳承他們的精神,不斷為桂林文化事業注入新活力。”
以古南門建筑、兩江四湖的秀麗山水為臺,高蹺巡游偶劇與游客頻頻互動,為詩意山水增添了一抹俏皮色彩;藝術與日常生活深度融合的山水藝術市集讓民眾在青山碧水間沉浸式感受桂林文化魅力;藝術大講堂、戲劇教育等特色活動讓藝術與教育在自然的山水間悄然融合。
2025桂林藝術節對美感和藝術性的全面展示不局限于舞臺,更深入整個觀演體驗中。
作為2025桂林藝術節開幕大戲,京話劇《戲悟》開創性地將京劇程式與現代緝毒題材融合。風雷京劇團青年導演松天碩在創作中讓傳統藝術用現代方式“說話”,使京劇的鑼鼓經、花臉唱腔與現代音樂和諧共存。
“觀眾或許很難想象京劇里有懸疑、有警匪,又有動作,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難點,”松天碩解析如何巧妙完成“跨界”,“我們將戲曲的寫意與話劇的戲劇沖突相結合,各元素融合成一種呈現方式,服務于整體敘事,觀眾看完不會覺得是大雜燴。”
音樂劇《雄獅少年》、新媒體融合劇《頑石》等作品則依托桂林獨特的自然景觀,在“山劇場”“洞劇場”“水劇場”等特色場地演出,打破傳統舞臺的邊界,通過科技手段與演出形式的創新,使桂林山水之美與表演藝術完美融合。
2025桂林藝術節將藝術創作、戲劇生活、互動體驗與消費娛樂融為一體,推出了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的百項文旅消費優惠,讓市民游客在青山碧水間沉浸式感受藝術魅力,解鎖“山水+藝術”的新型城市生活方式。
夜幕降臨,燈光亮起,由英國倫敦音樂與戲劇藝術學院團隊帶來的《工匠的仲夏夜之夢》亮相桂林虞山公園“山劇場”,崖壁為幕,石階為席,掌聲笑聲此起彼伏。
“一邊演戲一邊感受自然奇觀,這樣的體驗非常棒!”導演迪亞哥·佐薩亞表示,舞臺背后的山在燈光襯托下令人驚嘆,整場演出效果非常好。
“桂林藝術節堅持面向世界辦節,在展示桂林厚重文化底蘊和豐富藝術創造力的同時,引進國內外高水準的演出劇目。”桂林市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盡管語言不同,但人類的情感共鳴是相通的。藝術節期間,來自中國、格魯吉亞、希臘、俄羅斯、美國、英國的6所戲劇院校的師生帶來6場風格各異的演出,為藝術節增添了濃厚的國際化色彩。
俄羅斯戲劇藝術學院帶來的劇目《一個簡單的故事》吸引眾多觀眾沉浸于充滿想象力的擬人化動物世界?!肮鹆纸o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給我一種新的能量,在這個舞臺上表演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毖輪T德米特里·加夫里洛夫說。
美國奧城大學戲劇學院在桂林七星巖“洞劇場”帶來劇目《154種方式說愛你》?!霸谶@個洞穴表演是一次特別的體驗,我們被這座美麗的城市深深吸引,被這里的美與文化所震撼。”導演克里斯·庫斯說。
“從愛丁堡到阿維尼翁,桂林藝術節的腳步正從中國山水邁向世界舞臺。”郝戎認為,桂林藝術節已成為一座橋梁,連接歷史與未來,傳統與創新,民族與世界——這或許正是“化境”這一主題的深意所在。
來源:光明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