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間,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集中披露2025年三季度報告,而中國銀行已于日前率先發布三季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六大行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超1萬億元,同時行業呈現“盈利穩增、資產質量持續改善但息差壓力凸顯”的特征。面對行業凈息差承壓的挑戰,銀行機構正通過負債優化、結構調整與政策借力探索突圍路徑。
盈利穩增
從整體業績來看,六大行前三季度盈利規模保持穩健增長,合計歸母凈利潤突破萬億關口,達1.07萬億元,即便在讓利實體經濟的背景下,仍展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
就單家銀行來看,歸母凈利潤增速呈現梯度差異。農業銀行以3.03%的同比增幅領跑六大行,成為唯一一家增速突破2%的國有大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緊隨其后,同比分別增長1.90%、1.08%;郵儲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0.98%、0.62%、0.33%。
從絕對額看,規模優勢依然顯著:工商銀行以2699.08億元歸母凈利潤居首,建設銀行(2573.6億元)、農業銀行(2208.59億元)分列二、三位,三者合計貢獻六大行近70%的歸母凈利潤,交通銀行以699.94億元墊底。
整體來看,六大行不僅歸母凈利潤同比均實現增長,營業收入亦呈現“同比全增”的格局。前三季度,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均超2%,分別為2.69%、2.17%;緊隨其后的是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均在1%-2%,建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737.02億元,同比微增0.82%。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銀行作為首家披露三季報的大行,9月末的總資產規模突破37萬億元大關,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912.04億元,其跨境金融、國際結算等業務表現突出,成為營業收入增長的重要支撐。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銀行共辦理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784.83萬億元。
不良貸款率齊降
在盈利穩健增長的同時,六大行的資產質量也呈現同步改善。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六大行不良貸款率均較上年末下降,風險抵御能力進一步增強,為行業穩健運行筑牢“安全墊”。
具體來看,郵儲銀行資產質量表現最為突出,截至9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僅為0.94%,盡管較上年末上升了0.04個百分點,但仍持續保持六大行最優水平,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不良貸款率低于1%的銀行。郵儲銀行在三季報中介紹,該行積極應對零售貸款資產質量階段性壓力,主動調整風控策略,重塑流程、優化模型,加大風險制衡約束和化解處置力度,風險態勢平穩可控。
其余5家國有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均維持在1%-2%的合理區間,且全部呈現較上年末下降的態勢:截至9月末,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1.24%,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交通銀行1.26%,下降0.05個百分點;農業銀行1.27%,下降0.03個百分點;建設銀行1.32%,下降0.02個百分點;工商銀行1.33%,下降0.01個百分點。
在風險抵補能力方面,六大行同樣表現亮眼。截至9月末,農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高達295.08%,在六大行中居于首位;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撥備覆蓋率分別較上年末提升8.03個、2.30個、1.45個百分點,充足的撥備儲備為應對潛在信用風險提供了堅實保障。
不過,凈息差下行壓力仍貫穿前三季度,成為六大行乃至整個銀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具體來看,郵儲銀行凈息差為1.68%,盡管該指標居于六大行首位,但同比仍明顯下降。此外,凈息差不低于1.3%的還有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凈息差分別為1.36%、1.30%。其余幾家國有大行凈息差同比普遍有所下降。
雙向發力穩息差
整體來看,行業凈息差仍延續下降態勢。金融監管總局此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二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1.42%,較一季度下降0.0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1.54%)下降0.12個百分點。
在當前息差承壓的大環境下,銀行業正從資負兩端發力探索突圍路徑。一方面,資產端結構優化同步推進。面對“對公貸款需求較強、零售貸款恢復較慢”的信貸格局,六大行加大對公領域精準投放力度,重點支持制造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國家戰略性領域。以郵儲銀行為例,該行三季度投資5億元綠色債券基金,截至9月末的綠色貸款余額9992.8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32%,增速持續多年快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聚焦負債端,“降成本”已成為行業共識與核心動作。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肖斐斐表示,2024年以來,掛牌利率調降、手工補息規范推進、同業活期存款定價規范等因素對銀行業負債成本下降起到顯著效果,同時大部分銀行借此機會主動強化負債定價管理,“負債成本的壓降仍是后續季度銀行息差管理的重要方向”。
不過,從三季度數據來看,銀行業息差已顯現邊際改善信號,疊加政策支持與行業主動轉型,市場對后續息差企穩的預期逐步增強。
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嚴佳卉預計,銀行三季度凈息差環比基本平穩。銀行凈息差變化存在季節性,上半年更加聚焦信貸投放數量指標,較多的低利率對公貸款會在上半年集中投放,下半年更加聚焦調結構,這有利于定價企穩。“展望未來,我們預計2026年息差同比降幅為5個基點,息差降幅的收窄有利于凈利息收入增速由負轉正。”嚴佳卉分析稱。
來源: 中國證券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