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月臨近尾聲,A股42家上市銀行三季報披露也迎來收官。
就主要經營指標來看,上市銀行增長動能正在逐步恢復,多家銀行三季度單季盈利繼續改善。此前持續承壓的凈息差顯現企穩跡象,為上市銀行業績回暖提供了有力支撐。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債市波動對部分銀行非息收入形成擾動,但整體業績呈現向好趨勢。銀行業最困難的階段或已過去,未來在穩增長政策與資產負債結構優化的雙重支撐下,盈利能力有望進入溫和修復通道。
前三季度業績持續恢復
上市銀行2025年前三季度整體盈利能力明顯改善,多數銀行三季度單季保持增長。
招商銀行第三季度營收增速回正,同比增長2.11%;華夏銀行在第三季度實現了單季利潤的逆勢增長,并推動了該行前三季度凈利潤降幅的收窄。
大多數城商行展現出穩健的經營能力。例如,南京銀行前三季度營收凈利同比增速均超8%,其中第三季度單季營收同比增長9.12%;寧波銀行營收凈利同比增速均超過8%,第三季度單季營收同比增速達到9.19%。在西部地區,重慶銀行前三季度營收凈利同比增速均超過10%,尤其第三季度單季,實現凈利潤18.02億元,同比大增20.49%。總部在福建的廈門銀行,第三季度單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5.88%,凈利潤同比增長7.59%。
除了增長動能有恢復態勢,上市銀行資產質量也普遍有所改善。例如,截至9月末,重慶銀行不良貸款率降至1.14%,較上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浦發銀行不良貸款率1.29%,較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
申萬宏源研究認為,銀行業盈利穩健的背后,緣自三大核心支撐不變,即利息凈收入步入企穩階段、中收低位修復、資產質量穩定確保利潤可持續;同時,現階段監管對銀行資產負債表健康性、呼吁“反內卷”的主動呵護也不容忽視。
凈息差現企穩跡象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凈息差持續收窄成為制約銀行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挑戰。進入2025年第三季度,這一指標出現積極信號——凈息差企穩回升,成為本輪業績周期中的關鍵亮點,釋放出行業經營壓力邊際緩解的明確信號。
多家區域性銀行率先顯現改善跡象。江陰銀行2025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其三季度末凈息差為1.56%,較二季度末上升2個基點,實現企穩回升。這一變化反映出該行在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穩定資產端收益以及有效控制負債成本方面已初見成效。
瑞豐銀行同樣呈現向好態勢。該行三季度末凈息差為1.49%,較二季度末回升3個基點,帶動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6.12%,成為支撐盈利修復的重要動力。成都銀行亦表現穩健,盡管面臨整體利率環境下行的壓力,其凈息差下降幅度略優于同業。
凈息差企穩的背后,是資產端定價壓力邊際緩解與負債成本管控成效初顯的共同作用。平安銀行表示,加強低成本存款的吸收,并敏捷調控存款和同業負債的吸收節奏,降低整體負債成本。
債市波動成關鍵變量
盡管當前銀行業整體業績呈現回暖態勢,但細究三季度數據可見,債券市場波動成為擾動銀行非利息收入的關鍵變量,部分銀行營收增長因此承壓。
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大幅波動,對多家銀行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表現形成明顯拖累。以招行為例,該行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514.20億元,降幅為0.51%,拖累營收的原因之一就來自非利息收入中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項。
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招行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虧損88.27億元,僅第三季度單季虧損即達40.08億元。該行在財報中解釋稱,其他非利息凈收入下降,主要緣于債券和基金投資收益減少,反映出資本市場波動對財富管理及自營投資業務的傳導效應。
華夏銀行業績,也凸顯了債市波動的沖擊。華夏銀行前三季度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45.05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33.26億元,同比減少約78億元,也因此拖累了前三季度營收。在三季度業績發布會上,華夏銀行行長瞿綱坦言,這一項指標的大幅下滑主要受債市波動影響,導致金融資產公允價值重估帶來較大損失。
談及投資收益下降核心原因,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表示:一是在凈息差不斷收窄情況下,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在債券資產方面配置了不少,而債市波動導致債券估值縮水;二是人民銀行此前提示債權投資、債券交易風險,可能導致了部分銀行主動收縮債權資產規模。
來源:上海證券報 黃坤 徐瀟瀟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