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0月下旬,正值重陽佳節之際,寶雞市鳳翔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緊扣“尊老敬老、孝親愛親”傳統主題,創新采用“溫情紀念+文化展演+志愿服務”多元化形式,集中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截至目前,活動累計舉辦150余場,覆蓋轄區60歲以上老年人6000余人次,成功將黨和政府的溫暖精準傳遞至老年人心間,讓尊老敬老的文明新風,吹遍雍城大地。
定格幸福瞬間,留存歲月溫情
活動中,各實踐站圍繞“時光記憶”打造專屬紀念場景。鳳鳴路社區實踐站開展“定格幸福 致敬金婚”公益拍攝活動,專業團隊免費為老年夫婦化妝造型。72歲的王秀蘭奶奶整理老伴的領帶時笑稱:“這輩子沒拍過這么正式的照片,他穿西裝真精神!”老人們著正裝,在鏡頭前重溫相伴溫情。城關鎮東關社區實踐站舉辦“桑榆晚景紅 黨群情意濃”長者集體生日會,年輕黨員為壽星戴帽,還視頻連線行動不便的老黨員送祝福。老黨員劉鎖成輕撫紅圍巾,對著鏡頭激動道:“在家也能收到祝福,黨和社區記著我們,心里暖!”此外城關鎮多社區、范家寨鎮鹽坎村等站點,為高齡老人拍集體合影。81歲張大爺拿著新照片笑不攏嘴:“和老伙計們合照,以后想起來都是念想!”用影像定格節日幸福。
文化賦能銀齡,展現老年風采
讓老年人成為節日“主角”,是此次活動的一大亮點。南大街社區實踐站聯合區財政國庫支付中心舉辦“九九重陽感黨恩”活動:銀齡志愿者李阿姨打快板,“黨的政策好,養老服務到家”訴感恩;老年隊伍舞龍、打腰鼓,《歡聚一堂》舞點燃全場。“輕量趣味運動會”上,六十余名老人玩套圈、托球競走,李建國爺爺套中毛巾笑稱“給孫子用”,競技中滿是歡樂。東關社區實踐站“紅歌接龍”熱鬧非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響徹現場,近50年黨齡的曹毓德、張子正分享入黨歷程,曹毓德說“黨讓我們過好日子,恩情不忘”,傳遞初心。彪角鎮下郭店村實踐站邀請專業團隊演秦腔《血淚仇》,68歲的趙大爺跟著哼唱:“在家門口看好戲,值了!”
精準志愿服務,傳遞文明溫度
聚焦老年人需求,各實踐站將志愿服務落到實處。東大街社區實踐站在鳳鳴廣場開展“敬老月”活動:專業推拿師傅為老人緩解頸肩不適,陳奶奶做完連贊“脖子瞬間不僵了”;志愿者講解垃圾分類知識,還攙扶行動不便的83歲劉奶奶,讓她順利參與活動。南大街社區實踐站依傳統端上長壽面,老人們捧著熱面互送“健健康康”的祝福,傳遞孝道;東關社區實踐站邀書法家寫“黨恩、長壽、初心”主題作品,王爺爺拿到“福壽康寧”字幅,直言要掛在家中。柳林鎮程家塬村實踐站里,志愿者為老人理發剪指甲,75歲周奶奶感慨“比自家孩子還細心”;村醫提供健康服務,企業捐贈養生錘、準備200份小吃,老人們圍坐分享,其樂融融。此外,多地實踐站還開展義剪、贈長壽面、免費聚餐等活動,多維度滿足老人需求,讓敬老風尚愈發濃厚。
強化精神引領,筑牢幸福根基
為精準回應老年人需求,各實踐站將志愿服務、精神激勵與權益保障同步推進,為老人幸福生活筑牢堅實根基。柳林鎮程家塬村實踐站志愿者為老人理發剪指甲,75歲周奶奶稱贊“比自家孩子細心”;村醫提供健康服務、企業捐贈物資,還為老人發放重陽慰問金、表彰“好婆婆”,村“兩委”與老人座談傾聽訴求,李奶奶感慨“有想法能跟干部說,心里踏實”。彪角鎮實踐所設宣傳點普及防詐騙知識,65歲張爺爺認真記筆記,直言“以后不輕易上當”;鎮衛生院開展義診,守護老人健康。鳳翔區“理響雍城”宣講團首站送理論宣講與文藝演出,村民贊“接地氣,能跟上政策腳步”。此外,多地實踐站還開展義剪、贈長壽面等活動,全方位滿足老人需求,讓敬老風尚愈發濃厚。

此次重陽節系列活動,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其歸屬感與幸福感,更讓尊老敬老、愛黨愛國的文明新風深深扎根城鄉。據了解,未來全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將持續聚焦老年群體需求,推出更多精準化、個性化服務,讓文明實踐的暖流持續滋養桑榆,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注入源源不斷的文明力量。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