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921家,同比增長16.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737.5億元,其中9月單月同比增長11.2%。外資企業緊跟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變化,參與經濟轉型和新質生產力培育進程,從而分享新經濟成長帶來的重要機遇。

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708.4億元,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155.2%、38.7%、17%。這一結構變化并非偶然,當前,我國經濟結構正朝著更高質量邁進,呈現出制造業加速轉型升級和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的態勢。在此轉型趨勢下,外資加速布局高技術領域,既是看中我國完整的產業鏈配套能力,更是認可我國在數字經濟、高端制造等領域的發展潛力,形成了“外資賦能產業升級、產業升級吸引更多外資”的良性循環。
服務業對外資的吸引力持續抬升。憑借龐大的市場規模、持續提升的發展水平及有力的政策支持,服務業對外資吸引力顯著增強。外資企業主動適應中國經濟結構性升級的趨勢,積極圍繞先進制造業布局現代服務業,推動服務與制造協同升級。依托龐大的市場容量、完善的產業鏈生態與較高的政策開放度,中國已成為外資企業長期深耕的重要市場和投資目的地。
來源地的拓展,彰顯中國開放格局的多元包容。今年前9個月日本、阿聯酋、英國、瑞士實際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5.5%、48.7%、21.1%、19.7%,傳統投資來源地穩中有進,新興合作伙伴快速增長,外資來源結構的多元化特征愈發明顯。變化背后,是中國持續擴大制度型開放的主動作為。今年發布的《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從四個方面推出20條措施,在外資準入限制上做“減法”,在營商環境上做“加法”,明確對負面清單之外領域實行內外資一致管理。從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全面“清零”到醫療、電信等領域試點開放,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讓不同國家的企業都能在華找到發展機遇,也正是中國開放型經濟包容性的生動體現。
盡管前9個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有波動,但新設立外企數的增長和9月單月的顯著回升,表明外資對中國市場的長期預期未變。政策韌性與經濟韌性相互賦能,讓中國在全球投資版圖中始終保持吸引力。
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隨著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持續推進,中國必將以更優的營商環境、更務實的政策舉措,為全球資本提供發展機遇,為自身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來源:人民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