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8日10時14分,上證指數盤中突破4000點整數關口,這是自2015年8月18日以來,A股首次重返這一關鍵點位。
盡管當日午后市場遭遇拋壓,最終收于3988.22點,但這一突破仍被視為重要的市場積極信號。
A股10年之后,指數歸來,內核已變。一場由新經濟主導的結構性牛市,正迎來關鍵時刻。這一次,市場不再僅僅是一場資金的狂歡,更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映射和產業升級浪潮的注腳。
重返4000點
這是時隔10年,滬指重上4000點整數關口。上一次見到4000點還是在2015年8月18日。
雖然當日午后,A股遭遇拋壓,收盤未能站穩4000,收于3988.22點,跌0.22%;同日,深證成指跌0.44%,創業板指跌0.15%。
然而業內人士很樂觀。
“今天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上證指數時隔10年突破4000點整數關口,進一步確立了這輪牛市的走勢。”10月28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永贏基金分析,市場突破4000點的主要推動力來自兩方面:一是近期中美經貿磋商取得初步共識,外部不確定性顯著緩解,提振整體風險偏好;二是“十五五”規劃明確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強調科技自立自強、綠色轉型與實體經濟發展三大主線。這一戰略定調直接強化了科技與綠色板塊的投資邏輯,AI算力、半導體、儲能等領域與當前市場熱點高度契合,主題投資機會不斷強化。
當日盤面上,中信一級行業指數中,軍工、計算機領漲。而有色金屬、鋼鐵、建筑等跌幅較大。兩市成交額達2.16萬億元,較前一日縮量1913億元。
總體來看,今年以來,上證指數漲幅達18.99%,深證成指漲28.95%,創業板指漲50.80%。本輪行情自去年“924”啟動以來,滬指已漲超45%,深成指漲超66%,創業板指漲超111%。其中,中信一級行業指數中,通信、電子、計算機漲幅排名前三,分別為134.32%、120.95%、100.75%。科技成為A股上漲的領頭羊。
指數歸來,內核已變
當指數重回熟悉的點位,市場的內核卻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歷史上,上證指數在4000點上方的年份僅有三年:2007年、2008年、2015年。
A股市場經歷了兩次突破4000點大關的上漲:
2007年5月9日,大盤第一次突破4000大關,當時大盤處于牛市后期,萬得全A指數PE在40倍左右,大盤歷經5個月一直漲到當年10月才以6124點見頂,其間漲幅53%。
第二次突破4000點,是時隔8年后的2015年4月8日,當時萬得全A指數PE為20.41倍左右,之后加速,2個月后,當年6月大盤到達5178點,其間漲幅30%。
目前,市場靜待第三次突破。萬得全A指數PE為17.91倍。從估值來看,顯然目前市場更為理性。
雖然同為4000點,但與2015年8月18日時最后一次4000點相比,A股市場已發生巨大變化。
這十年間,A股總市值從52萬億元增至107萬億元,實現翻倍增長;全市場股票數從2600多只增至5400多只,股民總數從9300余萬人增至超2.4億人,融資余額從1.4萬億元增至2.4萬億元,北向資金也從千億規模增至今年三季度末的2.6萬億元,機構投資者占比顯著提升。
從產業格局看,2015年8月18日之前上市的公司中,近10年以來漲幅最大的10只股票股價上漲均超過10倍,中際旭創、勝宏科技、天孚通信排名前三,10倍股中電子、通信、電力設備等三大行業合計占80%,反映出科技板塊是領頭羊。
10年后的今天,引領市場的是以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導體、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新經濟”板塊。十年前,A股市值前十大多被金融、能源巨頭占據;如今,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硬科技企業已躋身前列。
加倉,還是兌現?
面對4000點關口,是兌現收益,還是繼續加倉?市場參與者策略出現顯著分化。
業內人士認為,A股在突破4000點后,短期內,市場可能面臨技術性震蕩或調整。
據了解,一部分資金選擇落袋為安。
一位全球投資的機構人士透露,其近期降低A股倉位。“在4000點附近,我們在A股上明確要降低倉位,落袋為安。”
上述人士表示,該機構此時轉而尋找估值更低的港股機會,尋找估值在10倍左右,且即將止跌回穩、可持續增長、分紅回購大于5%的標的,“耐心等待其下一輪上漲”。該人士明確表示,不會參與主題及高估值交易。
同時,更多機構保持樂觀。
有機構認為,從中長期來看,A股未來投資主線仍是科技,堅守科技,在科技賽道上尋找細分機會。
暢力資產董事長寶曉輝表示,“我們一直重點配置科技板塊,今年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就目前來看,投資科技股的主流賽道已經變得相對擁擠了,建議投資者不要全堆在已經漲上天的龍頭里,可以看看科技產業鏈的上下游細分賽道比如光模塊板塊等有實際訂單和業績支撐的公司。”
寶曉輝認為,當前牛市行情僅行至中段,但需要警惕追高和頻繁調倉風險。
楊德龍表示,布局后市,科技板塊仍然要重點關注,因為這是業績高增長的板塊,但是短期漲幅過大,需要防范短期回落的風險,如果有調整可以布局。因此,對于前期獲利較大的科技股,投資人如果擔心短期回調可獲利了結,如果看好中長期趨勢,也可長期持有。
楊德龍指出:“4000點不是這輪行情的結束,而是標志著新一輪行情的開始。”
華安證券也認為,歷史復盤數據顯示,成長景氣周期行情中,由估值驅動切換至業績驅動過程中的調整時間通常較短,而當前調整期已進入后半程或尾聲。11月初有望成為驗證行情是否進入新一輪即業績支撐行情的契機。
同時,近期,海外大機構也紛紛看好中國股市中長期表現。
高盛明確表示中國股市“慢牛”已在路上,預計到2027年底主要股指上漲約30%。摩根大通預計至2026年底,滬深300指數有24%上行空間。瑞銀證券認為,市場中期展望依然向好,成長風格可能跑贏價值風格。
科技牛主線是共識
盡管策略有所分化,但科技作為核心主線,仍是機構共識。
當下市場最關心的是,4000點之后,接下來會是科技行情的延續,還是普漲行情?
盈米東方金匠投顧團隊指出:“如果新一輪科技產業周期確立,4000點之后市場更可能延續科技行情而非普漲行情。”其理由是,科技板塊的賺錢效應會吸引更多資金持續流入,而傳統行業受制于經濟結構調整等因素,難以出現大幅上漲。
楊德龍則判斷:“市場今年是結構牛,資金集中配置經濟轉型受益的科技創新板塊。到明年隨著市場賺錢效應的不斷提高,會吸引更多場外資金入場,市場可能從結構牛市轉向全面牛市。”
海富通基金基金經理范庭芳表示,展望后市,A股短期震蕩后或會繼續向上。就市場目前點位而言,該位置仍存獲利盤籌碼有待消化,而產業轉型升級有望支撐市場上行。若后續加以基本面配合,市場上漲空間有望進一步擴大。綜合來看,當前科技成長大概率仍相對占優,國內外算力、高端制造、消費電子、新能源等板塊或有輪番表現。
目前正是三季報密集披露期,科技股進入業績驗證期,去偽存真時。
盈米東方金匠投顧團隊指出,科技股三季報業績表現:以AI芯片、量子計算、先進制造為代表的硬核科技企業,三季度業績呈現“營收+利潤”雙高增長。但也有部分蹭概念的企業,雖股價隨板塊上漲,但三季報暴露“增收不增利”“依賴政府補貼”等問題。
華西證券同樣判斷,本輪行情僅行至中段。一方面,當前A股盈利處于周期磨底階段,供給側“反內卷”與需求側“擴內需”的工作同時推進,有望提高盈利改善的可預見性;另一方面,當前科技行業的景氣預期在逐步強化,“科技敘事”邏輯將打開權益資產估值的上行空間。
中信證券認為,活躍趨勢性資金的減倉已基本完成,市場成交和換手也回到理性水平,這意味著投資者近期頻繁討論的風格切換實際上已經基本結束,市場大概率重新回到業績驅動的結構市特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龐華瑋)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