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群的牦牛在廣袤的草原上悠然踱步,遠處連綿的雪峰在高原的陽光下熠熠生輝。西藏自治區(以下簡稱“西藏”)這片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土地,既是自然的天堂,也是邊疆群眾世代生存的家園。然而,這背后亦有諸多艱辛——高海拔、偏遠的地理環境,讓這里面臨自然災害、生產風險等多重挑戰。
令人振奮的是,西藏克服地理條件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這段歷程中,保險業也逐步成長為服務民生、護航產業、穩定區域經濟的重要力量。近日,走訪拉薩、日喀則、阿里等地,實地調研保險機構如何通過產品創新、服務下沉與快速響應,為西藏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保險動能”。
特色保險護雪域
蔚藍天空之下,群山層疊,河流奔騰。蜿蜒的山路如游龍穿行于峻嶺之間,車隊行駛其上,宛如攀越懸崖——阿里地區位于西藏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這里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素有“高原上的高原”之稱。
日土縣地處阿里最北端,是一個以牧業為主、農業為輔的邊境縣。這里的白絨山羊被譽為“軟黃金”,是當地畜牧業的“金字招牌”。
特殊的地理環境與生產條件催生了獨特的保險需求。日土縣汝若養殖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尼瑪頓珠稱,高原畜牧業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飯”,常面臨天氣災害、疫病和野獸襲擊等風險。一旦發生災害,合作社很難承受,社員們也心里沒底。盡管全縣已實現政策性涉農保險全覆蓋,但因保額不足,難以覆蓋牲畜死亡帶來的損失。
面對上述保障缺口,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阿里分公司針對農牧民的實際需求,開發出了白絨山羊商業養殖性保險,作為政策性保險的補充,顯著提升了保障水平。普通養殖戶的白絨山羊保額單只提升500元,基本覆蓋牧民的實際損失。目前日土縣白絨山羊養殖主體參保率已達100%。
尼瑪頓珠說,投保之后最大的變化是“心里踏實了”,“比如山羊因病或意外死亡,我們按人保財險的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后,很快就能獲得理賠。賠付款能用于重新購買牲畜,即便遇到風險也有保險托底,不再擔心一夜之間經營不下去?!?/p>
作為阿里地區北大門,日土縣戰略地位重要,數百名護邊員常年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氧氣含量不足平原60%的極端環境中堅守崗位。
“巡邏路線涵蓋草原與山路,每日行程約50公里,若遇風雪或積雪,甚至要走60公里以上。”日土縣護邊人員白瑪曲吉稱。
面對高原病、凍傷、摔傷以及野生動物襲擊等多重風險,人保財險阿里分公司為護邊員量身定制保險方案,涵蓋人身意外傷害險和醫療險等內容,為他們提供堅實保障。
人保財險的案例是保險業服務西藏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多家保險公司通過優化產品供給、創新產品設計,助力西藏發展,推出了高原疾病醫療險、高原工程項目保險、“藏系牛羊保險”等多種特色產品,為當地居民與企業提供了更多選擇。
便捷服務惠民生
除有形的保險產品外,保險公司還通過全方位的服務支持西藏民生與產業進步。
位于日喀則市江孜縣公路旁的車管所服務大廳內,“警保聯動便民服務站”這幾個字顯得格外醒目。這是人保財險江孜支公司聯合縣公安局共同設立的西藏首家縣級警保聯動便民服務站。大廳內的智能排隊取號機上“保險業務”與“稅收業務”“檔案業務”等車輛管理項目并列顯示,柜面也設有獨立的保險業務窗口。
在調研時遇到前來辦理電動三輪車保險和牌照業務的柳先生。他說,此前辦理相關業務需前往90多公里外的日喀則市,繁忙時一天都辦不完。如今,只需跑20多公里到江孜縣車管所服務大廳,約15分鐘就能辦結。
智能化、便捷化的保險服務助推了車險等業務的發展。西藏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西藏車險信息平臺登記機動車輛保險簽單保費16.45億元,同比增加13.92%。2024年車險保費規模超過1億元的地區有5個,為拉薩、日喀則、林芝、山南、昌都。各地區簽單保費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日喀則地區增幅最大,同比增長16.52%。
針對當地居民金融意識相對薄弱的情況,保險公司積極提供金融服務,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在日喀則市拉孜縣錫欽鄉崗西村,拉孜縣錫欽鄉黨委書記李正對表示,人保財險為“自然堂種草喜馬拉雅”公益項目提供了關鍵的金融支持。該公益項目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自然堂共同發起,通過公益基金扶持村集體種植綠麥草,旨在保護生態、推動鄉村振興。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8月份,四年來,崗西村依托該公益項目累計實現現金收入約119.9萬元、飼草產值約675萬元,合計約795萬元。
李正表示,項目初期,村里缺乏專業財務人員,而公益項目每年都需通過審計。人保財險不僅派出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規范財務管理,還主動承擔起與基金會的溝通協調工作。
近年來,保險業在西藏通過持續開展線上投保、多渠道理賠、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等方式,提升服務質效,推動當地產業發展。
保險科技促產業發展
在眾多保險服務中,科技手段在賦能產業發展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
以牦牛產業為例,人保財險西藏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羅小川介紹稱,公司通過“三標合一”耳標配打、開展藏系牛電子耳標數據采集,實現了藏系?!按鳂顺斜?、驗標理賠”的承保理賠閉環管理,運用科技手段提升農險服務質量和效能。
藏系牛羊佩戴耳標后,保險公司查勘團隊配合線上程序就可以精準定位并進行出險理賠。在人保財險西藏分公司農戶自助查勘微信小程序上看到,交互界面設有牛羊自助理賠查勘,農戶只需提供藏系牛羊的耳標照片等相關信息即可提交查勘,等待人保財險線上化團隊聯絡出險。
人保財險當雄營銷服務部負責人尼瑪倉決介紹,今年以來截至8月末,針對牦牛等核心養殖品種,該營銷服務部為30.4萬頭牛佩戴耳標并進行信息采集工作,牦牛承保情況同比增長1.3萬頭。該營銷服務部承保藏系牛30.4萬頭、藏系羊12.4萬只、青稞1.1萬畝、農牧民住房7724戶,累計提供風險保障約16.7億元,已完成賠付2371萬元。
近年來,西藏保險業持續推動科技賦能保險業發展,通過數字承保、線上理賠、AI智能定損等科技手段持續提升服務效率,助力產業發展。在政策的引導下、科技的加持下,西藏保險業已經從單一險種逐步走向多元保障,構建出覆蓋農牧、交通、民生、邊防的多層次服務體系,在雪域高原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西藏監管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西藏保險業保費收入達52.06億元,較2012年增長5.46倍,賠付支出38.53億元,風險保障總金額達7.81萬億元,為社會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風險保障。
展望未來,多家險企表示,將繼續以精準的設計與暖心的服務,為西藏的可持續發展織就更密、更實的“安全保險網”。
(來源: 證券日報 楊笑寒)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