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鄭智化發文控訴深圳機場事件引發網絡熱議,一句“我連滾帶爬進飛機”讓不少人觸動,讓公眾聚焦到殘障人士無障礙服務的核心話題中來。城市的魅力,不止于高樓大廈,更在于公共服務與基層治理的細節與溫暖,照料到每一個“特別的人”和弱勢群體,讓他們在城市服務中增進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一個都不能少”。

當然,事實勝于雄辯。鄭智化的機場體驗真相如何,必然不會因為輿論而改變,但城市無障礙服務當“從從容容”,莫讓殘疾人群體“連滾帶爬”,這正是公眾之所以關注該事件的共鳴點與同理心。正如鄭智化本人所言,“優化對殘疾人士的服務和協助”,才是本事件最應汲取和聆聽的集體心聲。事實上,少數城市基礎設施欠缺、不完善,諸如盲道被侵占、殘疾人通道斜坡過高等問題,讓無障礙服務在“最后一米”受堵等,嚴重影響殘疾人士出行的良好體驗,勢必引發高度重視與警惕。
木桶理論認為,決定木桶盛水量的是最短的短板。無障礙服務是城市治理的短板,更是城市形象與氣質的“長板”,最能展示城市人文情懷與價值底蘊。須知,一個包容、善良、有愛的城市,必然會把殘疾人士的冷暖掛心頭,換位思維、身臨其境、優化舉措,在細節上做足功夫。比如,有些在基礎設施、智能服務等方面深耕,有些為殘疾人提供志愿服務、心理健康咨詢等,千方百計、精益求精,讓城市承載每一個人的夢想與打拼、努力,彰顯一座城市內涵價值與精神追求,也實力圈粉了無數人的熱寵與青睞。
城市無障礙服務“從從容容”,考驗城市治理者的擔當作風與為民理念。每個城里的人,都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城市治理多在細節上“繡花”,以殘疾人的角度與維度體驗城市,下沉到現場與一線,找出堵點、梗阻,及時化解、一抓到底、全面整改。尤其要善于聆聽殘疾人群體的意見和建議,用好數字化、智慧化、信息化等技術優勢,“在線”一一解決難題、辦好民生實事,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追求與價值取向,才能讓“人”與“城”雙向奔赴而“游刃有余”。
不帶揚鞭自奮蹄。城市無障礙服務不應靠“名人效應+熱點事件”倒逼整改,而應多些未雨綢繆、主動出擊、常態機制,建立健全城市治理與公共服務動態調整優化相關制度,壓實責任、傳導壓力、常抓不懈,方能時刻化解公共危機、貼近民心民聲、回應民生訴求,真正讓城市服務承載每一個人的美好幸福期盼。由此可見,鄭智化控訴機場是一面鏡子,值得每一座城市對照查擺、舉一反三、認真梳理,切實將那些無障礙服務路上的“障礙”搬掉,從從容容、有條不紊、循序漸進,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善意與溫潤之力。
來源:紅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