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再保險旗下瑞再研究院最新發布的Sigma報告指出,全球財產及意外險市場在過去20年間規模翻倍,達到2.4萬億美元。經過20年創新發展,市場通過傳統與另類保障結構的融合,提供更廣泛的保障渠道。越來越多的小型、專業型參與者進入市場,推動市場效率進一步提升,而資本雄厚的再保險與非傳統風險解決方案有助于增強承保能力,應對全球風險加劇的挑戰。
瑞士再保險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表示,財產及意外險市場快速發展,不僅體現為規模擴大,更體現為承保能力與市場韌性增強。保險公司在定價、風險管理和風險轉移方面效率持續提升,即使在外部環境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提供承保能力。同時,保險公司將更多風險轉移至再保險公司,反映出當前風險環境下風險轉移需求日益增長。
強大的資本基礎至關重要。資本雄厚的再保險與非傳統風險解決方案進一步增強了承保能力,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助力維持保險保障的可得性與可負擔性。
瑞再研究院預計,未來10年,全球財產及意外險保費增速將與全球GDP保持同步。預計到2040年,整體保費規模有望翻倍,而行業集中度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能有所下降。
專業化承保與承保外包提升行業效率
Sigma報告指出,財產及意外險行業價值鏈持續分解正推動行業提升效率。保險經紀公司和管理型總代理(MGA)在分銷和承保環節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助力保險公司借助其專業技能和規模優勢,更高效地開展業務。
市場越來越多地采用非傳統風險解決方案作為對傳統保險的補充,從而應對不斷擴大的風險敞口。當前,自保公司在全球保費中的規模達600億至800億美元。企業通過設立自保公司能夠自保高頻風險,同時借助再保險應對峰值風險。
在此背景下,公共、私營或公私合營的保險池以及剩余市場機制(如美國的公平獲取保險計劃FAIR與風災共保池),在風險波動性或歷史損失經驗可能限制保險供給的情況下,對維持保險可及性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瑞士再保險財產及意外險再保險首席核保官Gianfranco Lot表示,財產及意外險市場持續增長,體現出保險業應對復雜風險環境的能力。展望未來,人工智能在核保領域的應用或將推動行業格局發生分化:擁有豐富數據的全球化保險公司將與更靈活的專業型公司并行發展。這一轉變將推動結構性趨勢:促進更多風險轉移至再保險公司,而再保險公司將繼續發揮穩定性的支柱作用,推動行業轉型。
保險對資本市場和投資者情緒更為依賴
Sigma報告指出,過去10年,隨著更多風險向價值鏈上游轉移,財產及意外險再保險保費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7%,高于原保險保費4.2%的增速。這種從輕資本業務發起方到再保險公司,再到另類資本支持轉分保的風險轉移分層架構,雖然提升了資本效率與市場韌性,但也使保險對資本市場和投資者情緒更為依賴。
Sigma報告認為,風險建模是實現風險轉移模式分散化的關鍵驅動因素。風險建模覆蓋各領域,包括自然災害、車險、責任險與網絡風險等。風險建模的發展與進步促進了風險估值、風險打包以及從輕資本業務發起方向具備完整服務鏈的保險公司或再保險公司的批發轉移。批發保險經紀公司的增長與整合強化了這一趨勢。
Sigma報告指出,在發達市場,個人和商業財產及意外險保費在過去20年近乎翻倍。在新興市場,商業險、個人險的全球占比將分別維持在46%和54%左右的水平。商業險增長主要由企業風險敞口擴大推動,而個人險得益于新興市場機動車滲透率的提升。新興市場在全球財產及意外險保費中的占比為20%,這一比例自2014年以來基本保持穩定。新興市場保險技術能力的不斷提升有望使這一比例突破現有水平。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譚樂之)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