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系統闡述了資本市場“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施工圖”,并部署了下階段四大關鍵改革任務,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強國建設。
在業內人士看來,吳清此次發言恰逢“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關鍵節點,釋放出資本市場清晰堅定的改革信號,相關制度設計正從局部突破走向系統集成,以制度創新提升資本市場的服務效能與內在韌性,推動要素資源加速向創新端、產業端集聚,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
以板塊改革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
吳清提出,縱深推進板塊改革,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包容性和覆蓋面。
“這不僅回應了市場對制度包容性與融資效率的期待,更彰顯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以資本賦能科技、以科技反哺資本的改革方向。”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通過板塊差異化定位與系統性功能優化,構建更加包容、協調、貫通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使資本市場真正成為服務新質生產力和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關鍵樞紐。
“十四五”期間,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加速推進,形成了包括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全國股轉系統等在內的成熟體系,一個結構合理、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逐漸成形。今年6月,證監會宣布科創板“1+6”政策舉措,后續還將啟動實施深化創業板改革,健全新三板市場差異化的掛牌、信披、交易制度,暢通三、四板對接機制,筑牢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塔基和底座。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不斷完善,將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表示,從融資端來看,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各板塊實現功能互補,構建起對處于不同行業或不同階段企業更加完善完整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鏈條,推動資本市場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從投資端來看,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投資標的、投資策略與投資工具將日益豐富,投資者能更好分享硬科技企業等優質企業的成長紅利。
吳清提出:證監會將擇機推出再融資儲架發行制度,進一步拓寬并購重組支持渠道;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紅回購增持力度。
吳清還提出,扎實推進公募基金改革,推動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等全面落實長周期考核,豐富適配長期投資的產品和風險管理工具,努力完善“長錢長投”市場生態。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對于機構而言,公募基金改革應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優化考核機制,杜絕短期博弈,提升專業管理能力;險資等長期資金需健全長周期考核,放寬權益投資限制,更好發揮“穩定器”作用。通過各方協同,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生態才能加速構建。
以開放提升資本市場深度與韌性
吳清表示,將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穩步擴大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
章俊表示,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意味著要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實現資本與制度的雙向融合,通過開放促進改革、以改革擴大開放,從而塑造更加透明、便利、高效的市場生態。這一導向不僅回應了國際投資者對制度穩定性與可預期性的關注,也為我國資本市場構建長期競爭優勢奠定了制度基礎。
在章俊看來:其一,開放能夠提升資本市場的深度與韌性。通過引入境外中長期資金,優化投資者結構,有助于改善市場流動性與定價效率,引導資本流向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等國家戰略重點領域。其二,外資機構的進入將形成“鯰魚效應”,推動境內機構在公司治理、風險管理與產品創新等方面加快提升,促進價值投資文化的深化與成熟。其三,通過規則對接與國際標準互鑒,信息披露、交易機制、監管體系等基礎制度將進一步優化,從而增強市場的國際可比性與制度公信力。
《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工作方案》10月27日正式推出,努力為各類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透明、便利、高效的制度環境。對此,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表示,作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中國市場具備深厚的廣度、深度與流動性,持續吸引著各類海外投資者。QFI制度的持續完善,將有力提升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激發海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市場的積極性。
嚴監嚴打增強投資者信任信心
吳清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提升投資者權益保護質效,健全長效化穩市機制,在防范市場大幅波動的同時,對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打、打準打疼。
清華大學法學院商法研究中心主任湯欣表示,在目前的A股市場中,包含財務造假在內的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行為仍然是主要的市場違法種類,嚴監嚴打的執法態勢符合投資者利益。
10月27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保護的若干意見》,圍繞強化發行上市、退市等過程中的投資者保護,營造更加公平的交易環境等中小投資者重點關切,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表示,通過完善法治、加強教育,引導理性投資,推動市場從“融資市”向“投資市”轉型,維護公平、透明環境,體現了資本市場以人民為中心,重視投資者權益的堅定立場,將進一步增強投資者信任和信心,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來源:上海證券報 湯立斌 梁銀妍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