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演出現場 李婷 攝
沒有專業演員、華麗布景,有的是群眾的自編自演,蘊含著地道的鄉土風情,卻讓這場“家門口的文化盛宴”迅速在互聯網“出圈”。這正是黃陵縣深耕鄉風文明建設、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10月13日,延安市黃陵縣新區廣場人聲鼎沸、歡聲雷動,龍鄉村晚大舞臺第65場直播伴著歡快鼓點正式啟幕。
“ 這樣的活動既能宣傳黃陵的資源和農副產品,也讓我們群眾的業余生活更豐富。”48歲的文藝愛好者付黎軍是村晚“常客”,從鎮級選拔走到縣級舞臺,他見證著村晚的成長與火爆。
來自全縣各地的文藝愛好者身著盛裝,用質樸的表演傳遞熱愛。《黃陵抬鼓》氣勢恢宏,鼓點鏗鏘彰顯非遺底蘊;《迎親隊伍》還原鄉土民俗,引得陣陣喝彩;秦腔選段字正腔圓,現代歌舞活力四射,多元藝術形式讓廣場成了歡樂海洋。
作為“群眾演、群眾看、群眾樂”的文化盛宴,龍鄉村晚始終堅持群眾自編自演,以身邊人演身邊事、家常話講大道理。截至目前,經55場次鎮級選拔,全縣已涌現500余名群眾演員和120余名非遺節目演員,涵蓋農民、教師、退休干部、返鄉青年等。
“ 以前農閑時大家要么看電視要么打牌,自從有了村晚選拔,村里文藝愛好者聚到一起排練、交流,鄰里關系更和睦了。”參與組織鎮級選拔的村干部王建軍說,村晚不僅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凝聚了鄉村人氣。
依托快手平臺,龍鄉村晚實現從地方舞臺到全國視野的跨越。每場直播獲平臺千萬流量免費扶持,線上累計觀看人次突破1500萬,在2025年全國百余家“村晚”直播中政務類排名第一。
“今天參加村晚特別激動,看到鄉親們多才多藝、助農企業大力支持,相信龍鄉明天會更好。”黃陵道德模范張虎軍走進直播間,講述自身故事傳遞正能量的同時,為家鄉好物“代言”。
活動中,黃陵縣將村晚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緊密結合,邀請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致富帶頭人分享經歷,傳遞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勤勞致富的文明新風。
“很受觸動,他們的事跡就在身邊,看得見、學得到。”在廣場觀看直播的群眾李娟說,如今,村里樂于助人的人多了,鄰里互幫互助、和睦相處的氛圍越來越濃。
龍鄉村晚更成為助農增收“新引擎”。通過村晚快手賬號,當地翡翠梨、蘋果等農特產品及日用百貨銷往全國,實現“文化引流+電商變現”良性循環。
“ 沒想到來表演節目還能順便把家里的蘋果賣了,今天帶來的幾百斤蘋果都被搶購一空,后續訂單還在不停地來!”在黃陵縣龍鄉村晚大舞臺的后臺,一位剛下場的果農欣喜地告訴記者。
龍鄉村晚的火爆,是黃陵縣長期重視鄉風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近年來,黃陵縣始終將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重要內容,以文化為魂、以活動為載體,不斷擦亮鄉村文明底色。
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黃帝陵文化是黃陵鄉風文明建設的核心資源。黃陵縣深入挖掘黃帝陵文化內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相結合,通過村晚展示《黃陵抬鼓》等非遺項目,讓群眾在參與和觀賞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文旅融合是黃陵鄉風文明建設的又一亮點。借助龍鄉村晚流量優勢,黃陵縣構建聯動傳播矩陣,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前來旅游觀光,有力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與高質量發展。
“ 看完村晚直播,被黃陵的文化和美景吸引,特意帶家人來黃帝陵祭拜,品嘗特色美食。”來自山西的游客張自白說。
如今的黃陵鄉村,環境整潔優美,群眾精神飽滿,鄰里和睦友善,文明新風蔚然成風。龍鄉村晚這張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的靚麗名片,既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讓鄉風文明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 鄉風文明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將以龍鄉村晚為契機,持續深化文旅融合,豐富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之花在龍鄉大地常開常艷。”黃陵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龍鄉村晚項目負責人楊清林表示,下一步,黃陵縣將繼續深耕鄉風文明建設,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來源:延安日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