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23日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88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持續增長的用電需求,透視出中國經濟澎湃的增長動能和旺盛的消費需求。

用電量是經濟社會運行的“晴雨表”,反映的是經濟活力和能源需求。今年7月和8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連續突破萬億千瓦時,不僅刷新了全球電力消費的歷史紀錄,更凸顯了中國經濟的勃勃生機。
生產端的需要,是用電量增長的核心引擎。在政策“組合拳”推動下,前三季度第二產業用電量達49093億千瓦時。三季度,第二產業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51%,是拉動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彰顯工業經濟的穩健復蘇。
消費市場的活力釋放,為用電增長注入鮮活動能。三季度,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8.3%,成為消費回暖的鮮活注腳。文旅消費持續升溫:暑假期間,河北唐山河頭老街的夜晚,燈光如晝,人流交織,游客們夜游景區、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帶動當地文旅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超23%;徐州“蘇超”賽事帶動住宿餐飲業用電翻番;多地文旅單位舉辦“燈光秀”吸引消費者燃爆夜經濟。
特別是,目前我國建成的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充電網絡讓百姓出行無憂。據統計,目前全國公共充電站總量達30多萬座,較2021年增長303%;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1669.6萬個,是“十三五”末的10倍,規模世界領先。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三季度同比激增49.6%,折射出新型消費與綠色轉型的深度融合。
新基建的加速布局,構筑起用電增長的新增長極。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催生了大量用電新需求,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算力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成為電力消費的新增長點。從全國看,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快速發展帶動下,前8月,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8.8%,彰顯數字經濟的蓬勃生機。
每度電的消耗背后,是工廠機器的轟鳴、是數據中心的不眠、是千家萬戶的溫馨、是街頭巷尾的煙火。這些具體場景共同編織成一幅經濟復蘇與發展的生動畫卷。電表上跳動的數字,宛如經濟機體的心跳,其穩健有力的節奏,訴說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深厚底氣。
來源:人民網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