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黨委召開會議,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舉措。會議提到,央行將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扎實推動重點工作落實落地。
央行明確了五大重點工作:一是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二是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三是健全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處置機制;四是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是穩步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堅決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在構建科學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系方面,央行強調“根據經濟金融運行情況,把握好貨幣政策的力度、時機和節奏,充分釋放各項貨幣政策效能,為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對此,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表示,“力度”意味著避免“大水漫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確保信貸總量適度、平穩增長,防止引發資金空轉或新的風險;“時機”則強調政策的預見性和前瞻性,密切跟蹤宏觀經濟數據與市場變化,在關鍵節點適時、果斷出手,發揮“及時雨”的穩定作用;“節奏”要求調控靈活,根據內外部環境進行動態微調,實現跨周期與逆周期調節的有機結合。
基于此,伍超明預計,下階段貨幣政策將從四方面發力:一是繼續擇機運用降準降息等總量工具,同時優化并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充分發揮其作用;二是強化貨幣與財政、產業等政策的協同效應,解決需求端不足問題;三是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通過健全市場化利率調控框架,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和監督,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四是加強預期引導和管理,通過強化政策溝通,清晰傳達政策意圖,穩定市場預期,從而“充分釋放政策效能”。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展望后期,總量工具層面,降息降準的空間和時點可能取決于這一輪金融和通脹數據的修復情況,以及應對基建項目開工財政端潛在增量的貨幣支持配合訴求等,不排除年末到明年上半年再度降準降息的可能性。結構性工具方面,預計下一階段央行將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健全覆蓋全面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處置機制方面,央行強調“維護股市、債市、匯市等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整體穩健運行。外匯市場方面,央行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之中的決定性作用,面對多變的外部環境,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外匯市場參與主體更加成熟,匯率避險工具使用更加廣泛,市場更具韌性。債券市場方面,央行從宏觀審慎角度觀察、評估債市運行情況,強化監管協同,及時向市場參與機構提示風險,有效弱化和阻斷風險累積。債券違約率保持低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資本市場方面,探索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貨幣政策工具,會同證監會創設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工具,支持中央匯金公司發揮類“平準基金”作用,不斷完善支持資本市場的長效機制。
伍超明認為,為維護股市、債市、匯市等金融市場的穩定,下一階段央行或將更加注重預調微調、跨市場風險監測與工具創新,通過提升政策的協同性與前瞻性,系統性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來源: 證券日報 劉 琪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