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供應鏈的復雜性和脆弱性在近年的國際形勢中日益凸顯,商事爭議的數量持續攀升,如何構建高效、公正的爭議解決機制,已成為維護市場秩序的迫切需求。
10月21日,上海仲裁委員會歐洲中心(SHAC European Hub,以下簡稱“上仲歐洲中心”)啟用儀式在西班牙馬拉加市市政廳隆重舉行,標志著上海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上仲”)在國際化進程中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也為全球跨境貿易投資提供了全新的綜合性專業服務平臺。

將“上海實踐”轉化為國際規則
仲裁是國際通行的爭端解決方式,已經逐步成為各國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法治軟實力的重要手段。對接國際規則、引領制度創新是上仲的核心競爭力。
從1995年上仲成為國內最早的7家仲裁機構之一,到2023年《上海市推進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條例》明確提出,支持上海仲裁機構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者辦事機構,提高涉外仲裁服務能力。上仲已成為國際仲裁走進中國、中國仲裁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在以“貿易與和平:商業成為和平機遇”為主題的啟用儀式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澤龍代表市政府祝賀上仲歐洲中心啟用。李澤龍表示,設立上仲歐洲中心是上海加快建設亞太仲裁中心、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上海將持續為中心發展提供支持。
在上海仲裁委員會主任,上海政法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曉紅看來,上仲歐洲中心不僅為全球當事人提供臨時仲裁的行政支持服務,也為上仲案件當事人提供便利的海外開庭場所。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融合法律與商業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集成仲裁、公證、法律查明、知識產權、經貿政策、戰略咨詢等多元服務,全方位服務“走出去”和“引進來”。
從“跟跑”到“領跑”,上仲在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程序機制。2022年至2023年,“上仲”兩份立法建議總結報告在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網站全文發布,開創中國機構先例,為中國爭取國際商事法律規則話語權提供“制度性發言渠道”,推動“上海實踐”轉化為國際規則。
通過在國際仲裁領域的不斷探索和創新,上仲不僅提升了爭議解決的效率,還顯著降低了當事人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成功化解了大量商事糾紛。一方面,上仲在程序規則中融合大陸法系注重職權調查與普通法系強調當事人對抗的特點,在仲裁實踐中尋求高效查明事實與保障程序正當之間的平衡。另一方面,依據《上海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及中國仲裁實踐,其所推行的“仲裁與調解相結合”機制已成為顯著優勢。
“上仲歐洲中心,是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商事爭議解決體系的重要一步,將有效增強中國在國際仲裁規則構建中的話語權。”英國杜倫大學國際仲裁與中國法講席教授陳磊直言,上仲歐洲中心的啟用將推動中國更深入地參與主流國際商事爭議解決規則的對話體系。
上仲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專家委員會委員Anna Mantakou在閉幕致辭中表示,期待上仲歐洲中心成為連接亞歐法律資源的橋梁,推動國際仲裁規則的融合與創新。

助企業“走出去”,把資源“請進來”
“引進來”的吸引力與“走出去”的競爭力同步提升,方能繪就內外聯動的開放圖景。隨著中國企業“出?!辈椒ゼ涌欤诤M馔顿Y、經營的中國企業面臨著宏觀環境動蕩、微觀風險加劇的雙重挑戰,商事爭議數量持續攀升。數據顯示,2024年上仲受理案件數量同比增長9.51%,達到8047件,爭議金額同比增長了7.97%,達到477.1億元。
“歐洲中心將成為上仲、上海與國際接軌的窗口,促進國際法律實踐與文化交流?!鄙虾V俨梦瘑T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陸春瑋介紹說,上仲將推動歐洲中心的運營經驗反哺上海仲裁行業發展,為創新解紛制度和實踐,提升上海仲裁機構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提供寶貴經驗。
企業“出?!辈皇菃未颡毝?,而是應有配套的服務支持。上海海事大學校長初北平認為,中國仲裁機構在海外設立國際中心,不僅為國際糾紛解決提供了更便捷的平臺,也為中國企業出海護航、提升中國國際仲裁聲譽創造了寶貴機遇。
另一方面,外資企業在我國已取得長足的發展,但受國際關系格局和全球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目前我國在吸引外資方面面臨一定的挑戰。上海仲裁委員會歐洲代表、意大利籍國際商事法律專家弗朗西斯科·卡佩日前接受采訪表示,跨國企業對進入中國市場需求旺盛,卻往往對中國的組織環境和文化背景缺乏認知。
在卡佩看來,上仲歐洲中心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提升戰略協作能力,擴大上仲的全球能見度,充當促進中歐交流與商業合作的推動者。
“我們的目標清晰而堅定,將上仲歐洲中心打造為全球跨境貿易投資的綜合性專業服務港,構建大陸法系國際仲裁世界的“馬拉加—上?!彪p城國際仲裁優選地?!眲约t說。
(來源:新華財經 作者:葛佳明)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