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鄭懿)近年來,榆林市子洲縣立足基層治理實際,創新構建“1+13+18+N”志愿服務工作體系,有效激發公眾的參與熱情,推動志愿服務實現從“零星分散”到“體系推進”、從“單一輸出”到“多元精準”的深刻轉變,為基層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志愿者為村民表演文藝節目
體系化構建,筑牢志愿服務“主框架”。子洲縣堅持以系統思維謀劃志愿服務工作,由縣委社會工作部牽頭,搭建起全域覆蓋、脈絡清晰的“1+13+18+N”志愿服務網絡。該體系以縣級志愿服務聯合會為“指揮中樞”,13個鄉鎮(街道)志愿服務支隊為“區域骨架”,18支行業性專業志愿服務隊為“技術支撐”,并廣泛吸納N支社會多元力量作為“服務末梢”,形成了層級分明、指令暢通、響應迅速的運行新機制,徹底改變了以往志愿服務力量分散、協同不足的局面。
樞紐化運作,提升資源統籌“組織力”。縣級志愿服務聯合會作為體系核心,充分發揮牽引帶動作用,承擔起全縣志愿服務的統籌協調、項目策劃與指揮調度職能。通過聯合會這一樞紐平臺,打破了行政壁壘和領域界限,實現了對各類志愿服務資源的統一管理、高效調度和賦能提升,將過去“各自為戰”的分散力量凝聚成“握指成拳”的協同合力,顯著提升了志愿服務的組織化、專業化水平。

志愿者開展義診服務
平臺化支撐,打造項目孵化“強引擎”。依托實體化運行的志愿服務中心,子洲縣著力打造集需求對接、項目孵化、能力建設、激勵保障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該中心不僅提供基礎保障,更精準聚焦群眾需求,孵化培育出“子洲紅”理論宣講、“親情暖心橋”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服務品牌。同時,創新推行的“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接單、社會評單”模式,確保了志愿服務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匹配,推動了服務項目的精準落地和高質量發展。
常態化推進,拓展基層治理“新路徑”。在健全體系的支撐下,子洲縣志愿服務活動實現常態化、品牌化開展,形成縣級層面統籌發布項目清單、鄉鎮志愿服務支隊立足地域特色深耕細作、專業志愿服務隊發揮優勢提供精準支援、社會力量各展所長靈活參與的志愿服務合力。除此之外,該縣還將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創新性納入體系,引導其成為基層治理的“移動探頭”和新生力量,構建起“月月有活動、處處有服務、人人可參與”的生動格局,為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志愿動能”。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