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秦巴山區的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既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地,也是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的重要一環。在承擔生態保護重任的同時,嵐皋始終在探索如何破解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兩難”命題,走出一條具有縣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年來,嵐皋以群眾性籃球賽事“村BA”為突破口,通過“小賽事”撬動“大經濟”,以低成本、高情感的文體活動為切入點,推動“農文旅體商”深度融合,實現了從“潑天流量”到“潑天富貴”的精彩蛻變,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嵐皋樣本”。

賽事引爆:從群眾籃球到現象級IP
嵐皋縣有著深厚的籃球基因。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籃球便是當地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嵐皋縣承辦“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陜南賽區選拔賽”,短短7天52場比賽,點燃了全民熱情。借助賽事直播、電商推廣、文藝展演等多元形式,嵐皋“村BA”迅速火出圈。
2024年,第二屆“村BA”進一步升級,吸引來自川陜鄂渝等6省市的89支球隊參賽,歷時50余天、舉辦200余場賽事,配套開展大道鑼鼓、曉道竹馬、巴山嗩吶等300余場民俗展演,以及巡游、演藝、合唱等系列活動,全網曝光量突破15億次,“村BA看嵐皋”的品牌效應逐步確立。
2025年第三屆賽事延續高熱態勢,開幕式相關視頻曝光量達3.34億,話題“陜西嵐皋村BA”持續霸榜陜西省內同城熱榜。截至10月7日,全網累計曝光量已突破58億次。
流量轉化:從“旺丁”到“旺財”的融合路徑
嵐皋縣委書記魏小林指出,流量轉化的核心在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業態融合。嵐皋圍繞“文體搭臺、經濟唱戲”主線,構建“內圈看比賽、中圈文化互動、外圈商貿展銷”的多層次體驗場景。

在商貿方面,設立“村BA”主題集市、開展“一鎮一專場”展銷,新增集裝箱商鋪56家、小吃攤位106個,推動農產品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31%,日均訂單超3000單。今年1—7月,全縣新增市場主體902家,新落地招商項目33個,線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4.8%。
文旅方面,嵐皋打造了以“吊罐砂鍋”為代表的美食經濟、以“福樂康旅居養老”為特色的銀發經濟、以“一河兩岸實景演藝”為亮點的夜間經濟,新增精品民宿43處,舉辦各類文體旅商活動30余場。數據顯示,1—7月來嵐游客人次和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15.8%和13.5%;1—8月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限上消費品零售額等關鍵指標均位居安康市前列。
治理支撐:以人為本的系統性運營
嵐皋“村BA”的成功,離不開“以人為本”的辦賽理念和系統高效的治理支撐。賽事堅持“百姓舞臺、全民共享”,35名縣級領導帶頭、200名科級干部統籌、500余名黨員干部落實、1800余名志愿者參與,設立12個專業工作組,形成“四大班子聚力、全民同向發力”的工作機制。
在服務保障上,嵐皋推出“三不三免兩個一律”承諾:不賣門票、不設貴賓席、輕微違法只糾不罰;免費提供茶點、免費咨詢、免費開放停車場;餐飲住宿一律不漲價、欺客宰客一律嚴處。通過智慧平臺實現預約、預定、查詢一站式服務,營造“一座城服務一個人”的暖心體驗。

啟示與展望:縣域經濟發展的嵐皋路徑
嵐皋實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重要啟示:以輕資產運營結合情緒價值賦能,用群眾體育打造可持續的縣域IP;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群眾成為賽事參與者和受益者;推動業態深度融合,延伸產業鏈,實現“賽后留人”“賽后留客”;以流量倒逼治理升級,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基層組織能力。
“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引爆點等不來、學不來,必須靠耐心培育和系統謀劃。”魏小林表示,嵐皋將繼續深化“春踏青、夏戲水、秋BA、冬玩雪”四季主題活動,推動“村BA”從賽事品牌向城市品牌升級,為縣域治理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更多嵐皋經驗。
(文/邵瑞 楊曼殊 唐浦萌 編輯/陳國偉)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