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白煥霞 溫子瑞)遍地金黃糧滿倉,碩果累累秋收忙。眼下,神木市各種農作物陸續進入收獲期,廣袤農田里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各類大型農業機械轟鳴作響,在各鎮街的田間地頭縱橫馳騁,與農戶們喜悅的笑聲交織成一曲“科技賦能、顆粒歸倉”的豐收樂章。

農機馳沃野 玉米歸倉奏豐歌
金秋時節,正是玉米收獲的季節,神木市70多萬畝玉米喜迎豐收,田間地頭滿目金黃,種植戶們搶抓農時,全面啟動收割、晾曬等工作,確保秋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
走進沙峁鎮石角塔村的神木市龍華振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玉米種植基地,伴隨著轟鳴聲,玉米收割機來回穿梭,收割、摘棒、剝皮、秸稈粉碎,整個流程一氣呵成,高效有序。色澤金黃的玉米棒由運輸車運往晾曬裝置進行晾曬。“今年,我公司共種植玉米750畝,從種到收全程實現機械化,每天收割70畝,預計10天左右即可全部完成。”該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文偉介紹道。

今年,神木市龍華振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玉米生產過程中,以機械化、科技化、集約化為抓手,針對土壤與氣候特點,不斷優化種植方案,精心選擇耐密、抗逆、高產的早熟玉米品種,集成采用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多項技術,通過機械化作業、精細化田間護理等措施,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實現產量與質量雙提升。“今年畝產預計達1700斤左右,總產量約130萬斤。”王文偉對今年的收成十分滿意。

“金豆”映笑顏 產銷兩旺忙采收
豐收的圖景同樣在錦界鎮青草界村的神木市沐禾農業合伙企業馬鈴薯種植基地鋪開。馬鈴薯收獲機在田間有序作業,一顆顆個兒大飽滿的馬鈴薯破土而出,猶如串串“金蛋蛋”滾落田間,工人們緊隨其后進行分揀、裝袋,一袋袋新鮮馬鈴薯整齊地收攏在田間,由挖掘機統一裝車。運輸車輛在田間道路上往來穿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歡騰氛圍。
基地負責人陳元學介紹:“我們日均投入70多名工人及多臺套農機設備,預計10天可完成600畝的采收任務。”
據了解,神木市沐禾農業合伙企業堅持“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種植”的發展理念,在青草界村租賃土地,并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和撂荒地整治,在馬鈴薯種植的全環節實現機械化作業,同時引進適合本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的優質馬鈴薯種子,通過精細化管理,科學化施肥、精準化防治病蟲害,馬鈴薯喜獲豐收。

與此同時,該基地所產的土豆外形勻稱、口感綿軟香甜,深受市場歡迎。在豐收的首日,收購商就早早地來到現場。“我們種馬鈴薯好幾年了,品種也一直在更新,通過不斷引進抗病性強、口感更佳的新品種,產量和品質都實現了穩步提升,現在一畝能收5噸左右,總產量可達3000噸。基本都是訂單種植,商家直接到地里拉貨,根本不愁賣。”陳元學表示。
近年來,神木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引導農民進行規模化、科學化種植。通過大力推廣機械化播種采收、測土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成功構建了“良種+良法+良機”深度融合的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有效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保障區域糧食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