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中國期貨市場持續發展,資金總量近日首破2萬億元大關,迎來里程碑時刻。伴隨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場波動加大,不少投資者對參與期貨市場表現出濃厚興趣,期貨新開戶數量明顯增加。
據了解,產業客戶和境外客戶成為當前市場重要增長點,各家期貨公司苦練內功,提升自身服務能力。與此同時,期貨行業整體業績也有所回暖。
期市走好吸引投資者關注
“我們公司最近一段時間新開戶增加不少,一般行情好的時候就會這樣。最近貴金屬和股指期貨的行情吸引不少投資者前來咨詢開戶,尤其IB(期貨中間介紹業務)部門推薦來的客戶開戶數增長不少。”華東一家期貨公司業務人士稱。
另有多家期貨公司人士也表示,近期期貨新開戶確有明顯增長,有些休眠賬戶客戶也來聯系激活賬戶。
據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消息,今年10月9日,我國期貨市場資金總量突破2萬億元,約為2.02萬億元,較2024年底增長24%。截至2025年10月9日,期貨公司客戶權益合計約為1.91萬億元,較2024年底增長24%。
截至2025年9月末,全市場有效客戶數已突破270萬個,較去年同期增長14%。2025年前三季度,市場累計新增客戶65萬個,客戶基礎穩步增強。從結構上看,機構客戶延續平穩增長態勢,增長了3%;境外客戶增長更為顯著,增幅達11%,交易者分布于40個國家和地區。
兩類客戶成重要增長點
據了解,產業客戶和境外客戶是當前國內期貨市場重要增長點,前者是期貨服務實體經濟落腳點,后者則關乎對外開放大局。圍繞這兩大增量,各期貨公司都在發力。
第三方服務平臺避險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至少有1583家A股實體行業的上市公司發布了套期保值公告,超過了2024年全年的1503家,創歷史新高。截至8月底,A股實體行業上市公司套保參與率為29.9%,較2024年末增長1.3個百分點。
“2025年以來,從我們一線服務實踐來看,產業客戶參與意愿持續高漲,而且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如果說過去是‘要不要用期貨’的探索階段,那么現在則進入了‘如何用好、用精’的階段。”南華期貨宏觀外匯創新研究組負責人傅小燕說。
據傅小燕介紹,很多企業已經從被動應對價格波動,轉變為主動將風險管理納入企業戰略規劃。企業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期貨套保,而是要求解決方案能精準匹配其復雜的業務場景。此外,產業客戶的需求往往是打包式的,希望期貨公司不僅能提供交易策略,還能協助解決交割、融資,甚至跨境結算等一連串問題。
有些期貨公司還著力提升基層一線員工對產業客戶的服務能力,為產業客戶打造立體式全方位服務。
新湖期貨副總經理丁波介紹,隨著產業和機構客戶占比的增加,對期貨營業部一線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專業知識方面,一線人員必須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不僅要精通期貨交易規則和基本的金融知識,還需要深入了解相關產業的產業鏈結構、市場供需關系、行業發展趨勢,以及產供銷等各環節的業務模式,深刻理解經營過程中的風險點。另外,要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與表達能力。產業和機構客戶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和復雜的決策流程,一線人員需要與客戶內部不同層級的人員進行有效溝通,準確理解客戶需求,并協調公司內部各部門資源,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在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加速背景下,境外客戶和海外業務是另一大增長亮點。
瑞銀期貨董事長張家榮透露,今年公司領導層赴歐洲考察,其間與眾多客戶交流,感受到海外投資者對中國期貨市場的熱情。“我們發現,很多客戶對市場的準入規則已非常熟悉,做好了積極參與的準備,不少潛在客戶也表現出迫切的交易需求。” 他說。
期貨公司業績整體回暖
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數據,截至2025年8月末,全國共有150家期貨公司,分布在29個轄區。2025年8月代理交易額65.23萬億元,代理交易量8.95億手,營業收入38.61億元,凈利潤12.34億元。今年1—8月期貨公司凈利潤達76.5億元,創出近年來新高。
不過,期貨公司業績分化嚴重,利潤增長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雖然期貨市場體量在增加,但傳統期貨經紀業務競爭還是非常激烈,利息收入也在降。今年期貨市場波動大,個別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做得特別好,對行業整體盈利增長貢獻很大。”有期貨公司人士表示。
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的半年報業績就呈現分化的情況。其中,瑞達期貨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28億元,同比大增66.49%;南華期貨實現歸母凈利潤2.31億元,同比增長0.46%;永安期貨實現歸母凈利潤1.7億元,同比下降44.69%;弘業期貨則轉為虧損,虧損了361萬元。
昨日,A股期貨板塊表現搶眼。瑞達期貨最終以漲停收盤,今年以來上漲近60%;南華期貨、弘業期貨和永安期貨當日分別上漲3.81%、2.67%和2.28%,年內漲幅分別為77.34%、15.86%和12.99%。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沈寧)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