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有助于加強個人及單位的銀行賬戶管理,保障客戶賬戶與資金安全,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風險。
本報綜合報道 近日,多家銀行發布公告稱,將對長期不動戶進行清理,包括個人長期不動戶和單位長期不動戶。各家銀行對長期不動戶的認定標準有所不同,但普遍針對低余額、長期無主動交易的賬戶。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行動絕非簡單的賬戶管理優化,而是銀行在風險防控、資源配置與合規經營多重壓力下的必然選擇,深刻折射出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進一步清理個人長期不動戶,主要是為了堵截違法犯罪的“灰色通道”,同時也有助于釋放金融體系的“沉淀成本”。消費者應定期關注、整理本人所持有的各類銀行卡,及時注銷長期不用的銀行卡。
各家銀行清理標準不一
10月16日,湖北遠安農商銀行發布公告稱,將開展個人銀行賬戶清理,包括個人長期不動戶、個人開立多個銀行結算賬戶、身份信息缺失或過期的賬戶。
興業銀行稱,自10月15日起,該行將按照調整后認定標準每日滾動管控符合條件的賬戶,采取限制資金進出的保護措施。中國銀行也表示,將對符合相關標準的個人結算賬戶采取限制出賬交易的管控措施,在重新識別客戶身份后為其恢復賬戶功能。
據不完全統計,10月以來,鳳臺農村商業銀行、葫蘆島銀行、湖北枝江農商銀行等多家地方商業銀行均紛紛發文提示,銀行將進一步清理個人長期不動戶。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銀行對個人長期不動戶的認定標準各有不同。如賬戶未發生交易的期限方面,銀行的認定標準從1年到3年不等;在卡內金額方面,銀行的認定標準則從10元以內至100元以內不等。
根據興業銀行的公告,該行調整了對個人長期不動戶的認定標準,將長期不動戶認定標準從此前的賬戶余額“100元(含)以下”,調整至“10元(含)以下”;同時,無該行個人貸款還款、代銷基金產品、理財產品、三方存管等簽約關系且賬戶未發生任何非結息交易的個人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的期限從“連續180天(含)以上”,調整至“365天(含)以上”。調整后納入長期不動戶治理的賬戶范圍更小。
葫蘆島銀行也發布公告稱,該行此次清理個人長期不動戶的標準是“3年內未發生主動交易的個人銀行結算賬戶(含I/II/III類賬戶)”“余額10元(含)以下”的相關賬戶。
部分農商行賬戶余額則控制在100元以內。如武威農商行的清理范圍是“2年(含)以上未主動發生資金動賬業務,且無貸款關聯信息及股金分紅賬戶關聯信息、賬戶余額在100元(含)以下的存量個人銀行結算賬戶(不含社??ā㈦]通卡)”。
此外,也有農商行僅針對未發生交易的期限有相應規定,但并未規定賬戶余額。如鳳臺農商行10月17日發布公告稱,將于近期對1年以上個人網銀不動戶進行清理。
對于各家銀行的清理標準存在差異,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各家銀行都有執行自主權,而且各家機構自身風險偏好也不同?,F行監管政策設定了原則性要求,但未統一具體年限、余額閾值或通知方式,允許銀行根據客戶結構、系統能力、風控模型等制定實施細則;大型銀行客戶基數大、歷史賬戶多,往往采取更審慎的分批清理策略,而部分中小銀行為提升管理效率可能設定更嚴格標準;此外,不同銀行對反洗錢風險等級劃分、客戶觸達能力也存在差異,導致執行尺度不一。
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風險
長期不動戶也叫“睡眠賬戶”,通常是指一定時間及以上未發生主動交易且賬戶內仍有余額的個人銀行賬戶。業內人士表示,清理長期不動戶,有助于加強個人及單位的銀行賬戶管理,保障客戶賬戶與資金安全,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風險。長期不動戶浪費金融資源,也使消費者面臨電信網絡詐騙的風險。長期不動戶會導致消費者的資金在銀行賬戶中閑置,并且可能增加賬戶管理費等不必要支出,影響消費者財產權益。另外,消費者往往遺忘長期不動戶有關情況,很難關注到賬戶變動,一旦個人敏感信息泄露,易被不法分子盜用進行洗錢、電詐等非法活動。
北京某國有銀行人士表示,加強銀行賬戶管理,能夠進一步為用戶資金安全提供保障。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頻發,詐騙手段日益復雜多樣。長期不動戶容易成為詐騙分子實施詐騙的目標,一旦被不法分子獲取并利用,可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大額轉賬之類的操作,給用戶帶來巨大財產損失。加強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詐騙分子的大額轉賬行為,同時也是響應監管部門要求。
為有效遏制跨境賭博、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違規活動蔓延,切實保護廣大金融消費者資金安全和合法權益,自2022年2月以來,銀行根據人民銀行、公安部有關規定,持續、動態開展長期不動戶管控工作。
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電信網絡詐騙和跨境賭博“資金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銀行要“壓降存量銀行卡風險”“各銀行針對一人多卡(含賬戶)、長期不動戶開展行業風險排查清理,實現可用銀行卡數量顯著下降”。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做好流動就業群體等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亦要求,銀行應“加強排查長期不動賬戶和同一人在同一銀行持有超過規定數量的銀行賬戶,根據具體情形采取風險控制措施,嚴格控制個人銀行賬戶(含銀行卡)總量”。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銀行清理長期不動戶主要是為了防范金融風險、提升賬戶管理效率,并保障客戶資金安全。從客戶角度看,這一舉措有助于優化客戶賬戶管理。很多客戶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擁有多個長期不動戶。銀行清理這些賬戶,有助于客戶更清晰地了解自身賬戶情況,合理安排資金使用。
“長期不動戶存在資金被挪用、個人信息泄露、被用于違法交易等多重隱患。”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長期不動戶已成為金融犯罪的重要載體,這是銀行強化管控的首要動因。此類賬戶因長期無人監管,一旦信息泄露,極易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錢、電信詐騙等活動。
董希淼還指出,大量長期不動戶造成的資源浪費,是銀行推動清理的現實考量。在個人賬戶分類管理政策出臺前,開戶限制寬松,積累了大量睡眠卡。這些賬戶即便余額不足10元,仍需占用銀行服務器存儲、系統維護等資源。清理這些賬戶可以直接釋放寶貴的金融基礎設施資源。
定期關注整理個人賬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表示:“很多客戶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擁有多個長期不動戶。銀行清理這些賬戶,也有助于客戶更清晰地了解自身賬戶情況,合理安排資金使用。”
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應定期關注、整理本人所持有的各類銀行卡,及時注銷長期不用的銀行卡。消費者可通過云閃付App“一鍵查卡”服務功能,查詢名下銀行卡賬戶。
綜合來看,各家銀行對長期不動戶的認定標準并不完全一致,消費者若不能確認相關銀行賬戶是否在清理范圍內,需進一步向銀行進行查詢。
銀行在清理長期不動戶的過程中,客戶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繼續使用賬戶或銷戶等。比如,興業銀行提示,如銀行賬戶屬于長期不動戶認定范圍但仍需使用的,客戶需在該行管控之前任意辦理一筆存取現、消費或轉賬業務,避免賬戶被限制使用,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若賬戶已被限制使用,客戶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銀行卡(折),至該行網點進行客戶身份核實,或通過手機銀行重新激活使用。
此外,多家銀行還提示,銀行在清理長期不動戶過程中不會要求客戶通過短信、電話等任何方式提供密碼、短信驗證碼等敏感信息,不會發送與賬戶銷戶、銷戶清理等相關的手機鏈接,也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客戶給指定賬戶進行資金操作。消費者若收到此類可疑信息,應提高警惕,切勿輕信,可通過銀行官方渠道核實,或向公安機關報案,避免遭受財產損失。
來源:城市金融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