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黃土高原的溝壑間,紅彤彤的蘋果不僅是延安農民的“致富果”,而且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的“頂梁柱”。然而,近年來市場季節性規律減弱、替代水果沖擊等問題,經常讓蘋果產業鏈企業和收購商一籌莫展。當地產業企業生產經營也面臨較大風險,有時甚至出現豐產不豐收等現象。不過,隨著蘋果期貨市場的日漸成熟,延安地區蘋果產業鏈企業和收購商開始嘗試借助期貨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收購商的“愁容消失術”:期貨、期權套保初顯身手
2023年秋天,新季蘋果批量上市,這本該是蘋果收購商忙碌收購的時節,但延安市寶塔區柳林鎮的多數收購商卻面露愁容。“今年蘋果產量比2022年高一些,但季節性規律沒那么準了,收多了怕掉價,收少了又怕過節沒貨賣。”一位收購商的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恰巧此時,光大期貨研究團隊來柳林鎮調研。在該研究團隊多次進行期貨基礎知識普及后,一位蘋果收購商決定嘗試使用期貨工具進行套期保值操作。他計劃收購70萬~80萬斤蘋果,根據研究團隊建議,決定先針對擬收購數量的三分之一貨品(約26萬斤),在期貨市場分批建立均價為9308元/噸的空單。
“這相當于在期貨市場把這26萬斤蘋果預售出去了,現貨可以放心收購,到時現貨賣不上價的話,都由這個期貨價格托底。如果后期蘋果賣不出去,您還可以通過在期貨市場上交割把蘋果銷售出去。”光大期貨團隊的專業講解給收購商吃下了“定心丸”,隨后他放心地收購了75萬斤蘋果。到當年12月中旬,隨著現貨銷售逐步推進,期貨空單也跟隨現貨銷售進度逐步平倉,最終出場平均價格約為8900元/噸,收購商期貨端實現盈利5.3萬元。而此時全國紅富士蘋果批發價較10月中旬下跌3.38%,較9月底下跌6.02%。這次嘗試讓這位蘋果收購商首次嘗到了運用期貨工具管理經營風險的甜頭,臉上的愁容也消失了。
2024年1月,這位收購商還有一些未銷庫存,他擔心春節后價格下跌,于是再次找到光大期貨團隊,希望再策劃一份套保方案。這一次,研究團隊認為后期行情不再適合單邊套保,建議嘗試蘋果期權。最終,這位收購商通過4手賣出看漲期權,以收取權利金的方式彌補了春節后蘋果價格下跌的損失,就像賣了一份保險一樣,通過收保費賺了錢。
“期貨和期權真是為我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難題,以后每年都用這個方法去做,就沒啥后顧之憂了!”該收購商感慨道。從他的話語中不難看出,參與期貨、期權的嘗試,已經讓其深刻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
雙輪驅動:期現貨市場協同發力
富縣誠鑫農牧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誠鑫農牧)總經理季雙龍對期貨工具的理解更為深入。季雙龍表示:“對企業來說,只有蘋果現貨批量入市,有現貨定價參考的時候,企業才可以參與期貨套保,這時才是風險管理,否則就屬于投機。”此外,季雙龍表示,場外期權的套期保值功能也可以幫助企業轉移生產經營風險,使企業在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社會化服務方面更有信心。
除了利用期貨、期權套期保值外,誠鑫農牧還積極推廣“e+金”蘋果產業發展體系。該體系通過產業與產品供應關系,把蘋果種植與訂單模式相結合,按照公司的產品標準開展訂單收購,有效解決了產業風險大,訂單產品、買賣雙方權益難以保障等問題。
在“e+金”模式的推動下,蘋果產業穩定性、產品可靠性和可追溯性都得到了極大提升。2023年,在鄭商所和相關部門支持下,誠鑫農牧開展蘋果“保險+期貨”項目1000畝,參保果農114戶,共計賠付資金約33.90萬元,為果農穩產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有效促進了企業穩定經營。
產融結合:助力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通過期貨和期權工具的運用,以及像誠鑫農牧“e+金”體系等的創新實踐,延安蘋果產業正在通過產融結合,實現深度發展。一方面,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為企業、收購商和果農提供了重要的價格參考,幫助他們更合理地安排生產和經營;另一方面,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有效對沖了蘋果價格波動風險,讓蘋果產業鏈各類主體更專注于產業發展。
此外,延安地區的蘋果產業還在不斷探索新型經營模式,如“股權+分紅”“合作社+果農”“期貨+訂單”等,同步推動產業升級,發展產、運、儲、銷一體化,實體結合電商、產業園區等多元化特色產業。目前蘋果產業鏈越來越多現貨主體開始積極擁抱衍生工具,助力蘋果產業在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穩步前進。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呂雙梅)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