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四季度,這場既關乎年終“收官”、又影響明年開局的“雙線戰役”,不僅為全年的經營工作筑牢底盤,更為明年信貸業務“開門紅”夯實基礎。
本報綜合報道 步入四季度,銀行業迎來年末信貸沖刺與來年業務布局的關鍵節點。為完成年度任務、夯實明年“開門紅”基礎,各家銀行全面開啟“雙線作戰”:一方面推進信貸“收官”,部分機構已提前達成全年投放目標;另一方面儲備來年項目,關乎明年開局的“暗戰”悄然打響。
繼9月信貸投放回升后,多數銀行提前謀劃四季度營銷策略,以創新獲客、升級服務產品為抓手,聚焦高新技術、綠色金融等優質客群,在完成年終“收官”的同時,為明年信貸業務布局。
當前不同類型銀行的工作節奏各不相同:國有大行對任務完成與項目儲備較樂觀,股份制銀行積極儲備項目,地方銀行多處于沖刺階段。不過,利率下行與“資產荒”背景下,“僧多粥少”“產品同質化”成為一線銀行人的普遍感受。
部分銀行提前完成全年信貸投放
進入四季度,多家銀行加速推進信貸“收官戰”,部分機構已提前完成全年投放。
某國有大行廣東省分行業務人士稱,按當前進度,年末指標完成基本無虞。華南某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該行每年對科技型、綠色金融企業的信貸考核指標增幅較大,“今年三季度投放力度顯著,目前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標”。
與此同時,仍有不少銀行沖刺年度目標,存款、貸款、代發及代銷保險、理財等,均是一線人員的考核重點。
對公領域,多家銀行聚焦外貿企業。南京銀行國際業務負責人介紹,該行四季度加大了穩外貿支持力度。“一方面推廣優化‘掃碼即貸’數字化產品,覆蓋出口型外貿客戶的貿易融資與匯率避險需求;另一方面深化銀政風險分擔類標準化貸款產品,擴大服務覆蓋面”。
零售領域,加大消費貸投放成普遍選擇。江蘇某城商行零售信貸人士表示:“國慶中秋長假期間,我行消費貸新增授信超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7%。”
不過,華南兩位地方銀行業務人士坦言,所在機構業績距全年任務有差距,當前采取“能做就做、能放先放”策略。10月14日,某城商行廣州分行負責人直言,當前投放壓力大,“以往銀行挑項目,現在項目挑銀行”,只要企業有需求且符合條件,“都會主動對接投放”。
廣西某地級市農商行對公業務負責人表示,投放覆蓋多行業,“優質企業均考慮,僅排除落后產能、高污染領域”,且暫不考慮項目儲備,“早投放早收益,客戶猶豫就可能被其他銀行搶走”。
對于下一步投放重點,10月14日,華南某城商行公司部負責人表示,將關注并儲備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科技類企業、綠色金融等領域客戶。
圍繞“五篇大文章”儲備來年項目
在沖刺年度目標的同時,不少銀行已啟動明年信貸謀劃,積極儲備項目。“開門紅”已不再是明年一季度的專屬概念,而是從今年四季度就已悄然發力。
多位銀行員工透露,網點裝飾物料、宣傳折頁、活動方案已備好,只待元旦換裝營造“開門紅”氛圍。線上端,多家銀行召開業務推進會,明確銜接四季度收官與一季度開局,提前謀劃旺季策略、儲備優質客戶;同時聚焦對公賬戶營銷、白名單授信、不良清降、普惠投放等重點,強調抓好存款、提升貸款質效,力爭在信貸、存款、財富業務、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突破。
“距年底僅剩兩個多月,已開始為明年儲備客戶。”杭州銀行相關人士表示,近期重點服務區域內高新技術企業、資本市場相關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
據了解,與往年銀行先分對公、零售業務,再向制造業、科技企業等傾斜信貸不同,今年項目儲備目標更明確——圍繞“五篇大文章”推進。
其中,科技型企業與普惠小微企業是儲備重點。部分銀行通過單列信貸計劃,落實人財物專項支持。南京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表示,已為制造業、普惠型小微企業單列額度,確保綠色金融、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領域獲重點支持,“總行要求聚焦優勢產業,加大資源儲備與投放,精準服務地方經濟”。
10月14日,某頭部股份行戰略客戶部負責人介紹,全行制定大類資產配置策略,“開門紅”儲備針對基礎設施、房地產、制造業、基礎能源、城投平臺等行業;同時推動租賃、醫院、城市運營商、汽車零部件等細分行業加大儲備。前述國有大行廣東省分行業務人士則表示,對公儲備上,企業端按存量客戶、大客戶授信進度配套,政務端爭取地方政府明年計劃內項目,挖掘新增融資機會。
多舉措破題“僧多粥少”困境
談及項目儲備,“僧多粥少”“競爭白熱化”“產品同質化”是一線信貸人員的共識。當“反內卷”延伸至銀行業,“價格戰”邊際效益遞減,同業競爭進入多維度比拼。業內人士認為,唯有創新獲客、升級服務產品,才能鎖定優質客戶、優化信貸結構,找到業務增量。
在獲客模式上,銀行更重視多渠道協同,園區合作成為重要方向。“今年我行普惠金融側重項目考核,要求部門牽頭做方案,進園區、樓宇、商圈獲客,客戶經理落實方案并點對點觸客服務。”某國有大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部人士說。
也有銀行運用數字化手段,破除客戶經理觸達項目時“難抓客戶痛點”的難題。“行里創新設立了精準營銷的大數據模型,通過政企公開數據和行內數據,開發了科技企業授信資質評分模型,能幫我們挖掘融資服務線索,更好了解企業個性化需求。”廣發銀行上海分行相關人士表示,有了這個模型后,其為企業制定信貸業務的策略更加精準。
近期,還有部分銀行升級無還本續貸與產品體系,希望通過服務優化,增強客戶黏性。“我行優化無還本續貸服務,保障金融支持可持續;同時重塑中小企業信貸流程,提高標準化水平,提升辦理便捷度。”前述杭州銀行相關人士說。
盡管利率下行與“資產荒”交織下,“僧多粥少”的競爭格局未改,產品同質化挑戰仍在,但各家銀行通過園區協同獲客、數字化精準營銷、無還本續貸升級等創新舉措,正持續破解業務增量難題,不斷優化信貸結構。
來源:城市金融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