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上九月,秋風送爽,中衛大地處處呈現出“糧滿倉、果飄香”的豐收畫卷。近日,以“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寧夏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在中衛舉行。展臺上,硒砂瓜紅潤飽滿、枸杞晶瑩剔透、蘋果馥郁誘人,這些品質優良的農產品背后,離不開中衛金融監管分局近年來持續引導保險機構強化農業風險減量服務所構建起的多層次、全流程保障體系。
“氣象+”數據聯動,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中衛金融監管分局積極推動氣象數據與農業保險深度融合,聯合中衛市氣象局召開“氣象×金融”座談會,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推動氣象指數保險產品創新落地。例如,人保財險基于低溫凍災氣象數據,推出蘋果低溫霜凍氣象指數保險,為1000畝蘋果提供花期霜凍風險保障100萬元;中國人壽財險初步擬訂枸杞裂果氣象指數保險方案,實現從“災后理賠”到“災前預警+災因量化”的轉變。
“數字+”科技賦能,從“人防人治”到“空天地一體”。在數字技術驅動下,中衛保險機構逐步構建起“地面+空中+云端”的立體化防災網絡。人保財險推廣“移動熏煙桶+無人機噴水”組合模式,主動干預果樹花期霜凍;平安產險依托“愛農保”APP等智能工具,為農戶提供病蟲害識別、農技指導等一站式服務;太保產險引入專業科技公司,對承保作物實施全生命周期遙感解譯,實現長勢評估、產量預估與災害識別一體化管理。科技正在成為農業生產風險減量服務的“強引擎”。
“服務+”主動介入,從“災后理賠”到“送防到田”。中衛金融監管分局持續推動保險服務前置,構建“預警+預防”防災體系。今年以來,已發出極端天氣風險提示12期,督促保險機構及時向農戶推送預警信息。人保財險針對海原縣紅梅杏“倒春寒”風險,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贈送草墊、薄膜等防災物資2萬元,惠及農戶408戶。種植戶李山說:“霜凍還沒來,保險公司就主動打電話提醒,還把草墊送到我家地頭,手把手教我們怎么鋪效果最好。往年這時候整夜睡不著,今年心里特踏實!”
“保險+”模式破題,從“單點保障”到“多元增效”。在枸杞價格指數保險、肉牛價格指數保險的保障基礎上,保險機構積極探索“保險+期貨”“保險+溯源”等新路徑。例如,太保產險推出生豬期貨價格指數保險,為1.2萬頭生豬提供保障2035.7萬元。養殖戶文建平在豬價下跌后很快收到理賠款65.11萬元,他高興地說:“這筆錢真是‘及時雨’,讓我們扛過了低價期,保住了養殖場。”平安產險開辦的枸杞、蘋果溯源保險,累計提供保障772.42萬元,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20余項生產數據,以品質背書提升品牌價值。這些創新實踐正逐步構建起覆蓋價格、品質、信用的綜合保障生態。
“風險減量服務是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方向,其意義遠不止于理賠。”中衛金融監管分局相關負責人強調,該分局推動“氣象+”“數字+”“服務+”“保險+”四輪驅動持續深化融合,旨在構建“防優于賠、治先于損”的現代化農業風險管理體系。這不僅是保險功能的回歸,更是金融業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質性舉措。“我們將繼續引導行業把更多資源投向風險減量環節,讓保險從‘事后補償者’真正轉變為‘事前防護者’,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加堅實的金融支撐。”該負責人說。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房文彬)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