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寧夏賀蘭縣習崗鎮紅旗村的盛唐花卉物流園,草氣花香彌漫,這里帶動了周邊500人就業增收;在寧夏石嘴山市潔達環保公司的垃圾集中處置園區里,一堆堆垃圾正經過發酵、燃燒等程序產生電能,點亮千家萬戶;而在“北疆糧倉”內蒙古興安盟,許多大米企業正忙著加工新收的水稻……這些深植于我國經濟肌理的中小企業,生動地詮釋著地方經濟的蓬勃活力。
作為金融體系的“毛細血管”,中小金融機構一直是服務中小企業和地方經濟的主力軍。為提高其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體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金融監管總局也將“加快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作為今年重點任務之一。
隨著頂層設計完善,中小金融機構今年推進風險化解與轉型發展并重。近期調研寧夏賀蘭縣、石嘴山市,以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等地看到,部分村鎮銀行、城商行、農信社等中小銀行機構,通過“村改支”、增資擴股、統法改革等方式,不斷優化股東結構,加快處置不良資產,提高經營質效,服務區域經濟能力持續增強,以更加精準高效的金融服務,助力地方經濟煥發生機。
煥新顏:
多地中小銀行換牌改制
走進位于賀蘭縣的寧夏銀行賀蘭支行,許多百姓正在這里辦業務。一位剛“油改電”的出租車司機表示:“他來這里辦理出租車貸款,10萬元,放款速度快,昨天提交材料今天就到賬了,利率也合適。”
3個月前,這里還叫賀蘭回商村鎮銀行。“舊牌子換了之后,信貸產品多了,放款快了,利率也便宜了。”多位正在辦理貸款的老百姓感慨道。換了舊牌、掛了新牌之后,這里成為了寧夏首個異地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村改支”的案例。
近40年前,在一間簡陋的小平房內,石嘴山銀行的前身為支持當地工業建設應運而生。如今,為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這座城市正在進行綠色低碳轉型。配合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石嘴山銀行也在財政注資和大股東幫扶的加持下,以改革提升新質生產力服務能力。
距離這里600多公里的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正緣智慧牧場,一頭頭奶牛正悠閑地吃著飼料。“我們回款周期長、資金占用多,今年內蒙古農商銀行和林格爾支行主動將我們的貸款利率下調2.7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省130萬元利息支出。”內蒙古正緣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范明月表示。
內蒙古農商銀行今年5月掛牌成立,是全國首例通過“統一法人模式”一次性合并區內所有農信機構及其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的改革案例。“我們正在加快金融產品標準化、規范化、體系化建設,已推出40余款信貸產品,更好滿足農牧民、小微企業等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內蒙古農商銀行董事長劉豐表示。
在全國各地,換舊牌、掛新牌,展現出新面貌的中小銀行機構還有不少。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此前介紹稱:5年來,農信社改革蹄疾步穩,過半省份組建省級法人機構;城商行改革重組有序實施,股份制銀行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小機構服務當地、特色發展取得實效。
強筋骨:
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根基夯實
在一個個新柜面、新產品所展現的嶄新精神面貌背后,這些中小銀行機構的資本實力、公司治理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和造血能力等都在不斷提升。
——資本實力大幅提升。
受宏觀經濟波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多重因素影響,石嘴山銀行經營發展一度面臨壓力。“這家銀行的經營能力、客戶資源都是不錯的。綜合研判之后,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決定真金白銀補充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金融辦一位工作人員透露。
“資本補充早已安排就位。”石嘴山銀行董事長張成保說,同時,銀行也在籌備發行二級資本債券,預計年底前完成發行。經過兩項增資后,石嘴山銀行資本實力將大幅增強。
根據華創證券統計,今年前7個月,銀行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發行創近五年新高,累計發行量過萬億元。地方政府為中小銀行發展注入“強心劑”。以寧夏為例,調研獲悉,寧夏回族自治區近年來已投入數十億元財政資金,支持黃河農商行、寧夏銀行、石嘴山銀行等當地金融機構發展。
——治理運作更加高效暢通。
此前,賀蘭回商村鎮銀行面臨主發起行缺位、公司治理失衡等問題。“該行由寧夏銀行賀蘭支行吸收合并后,我們對其公司治理進行了系統性重塑,由賀蘭支行作為中心支行管理其余8個村鎮支行,完成崗位、人員、業務、制度、流程、機制的全面重塑,管理效率提升30%以上。”寧夏銀行黨委副書記倪國梁表示。
張成保也更加意識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通過減少執行董事占比,增加獨立董事席位,選聘在會計、金融、風險處置等領域具有較強專業水平和實操經驗的董監事,石嘴山銀行治理運作機制更加高效。”他說。
——風險管理能力顯著優化。
資產質量堪憂、風控能力不足,是一些中小銀行機構面臨的共性問題。“我們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合作完成了寧夏區內首筆不良資產結構化轉讓交易,試點了寧夏首批個人消費貸款批量訴前保全模式,還引入優質企業重組盤活不良資產,‘十四五’期間累計處置不良資產金額較‘十三五’時期增加超50%。”張成保表示,在這個過程中,銀行還全面落實風險管理責任,筑起全新的風險防控屏障。
內蒙古農銀系統的風險防控體系也在優化。“統一法人改革之前,旗縣法人機構風險控制分散、孤立,抗風險能力不足。現在,內蒙古農商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構建起了集中管理、多方協同、市場處置的全市統一風控體系,能動態監測小微企業信貸資產,讓銀行更有信心服務初創型、成長型本土小微企業。”內蒙古農商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行長曹巍介紹。
據金融監管總局披露,5年來,金融業處置不良資產較“十三五”時期增加超40%,行業抵御風險的資本和撥備總規模超過50萬億元,應對各類挑戰的基礎更牢、韌性更強、底氣更足。
——造血能力全面增強。
前述各項能力的提升,將增強這些中小銀行的造血能力,為其長期健康發展筑牢根基。
“內蒙古農商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整合了原有6家旗縣法人機構和5家村鎮銀行,這些機構以前在農牧戶與小微客戶金融服務上存在金融服務與客戶需求脫節、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服務模式單一等問題。”曹巍表示,內蒙古農商銀行建立了“省級統籌+盟市協調+旗縣攻堅”戰略整合體系,從機制、模式、服務三方面解決以往資源碎片化、服務缺位等問題。
北到漠河、南到三沙,我國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已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服務。“隨著風險化解和管理改善,中小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穩步回升。一批改革成功的機構,正在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
通血脈:
金融活水精準哺育地方實體
金秋時節,“中國薯都”烏蘭察布的馬鈴薯正喜迎豐收。
“內蒙古農商銀行察右前旗支行今年給我們追加了1億元授信,利率較企業過往融資利率降低50至100個基點,按3年授信期限計算,預計可為公司節省財務成本150萬元至300萬元。”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長安說。
在全國各地,重新煥發生機活力的中小銀行讓利于企的案例還有很多。在調研中發現,隨著中小銀行機構煥新顏、強實力,中小企業、地方經濟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質效也在悄然提升。
貸款多依賴實物抵押、評估流程繁瑣、授信額度提升難……寧夏鮮之源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之前與賀蘭回商村鎮銀行合作中遇到的問題,在該行被寧夏銀行賀蘭支行吸收合并后得到了解決。“寧夏銀行賀蘭支行的信貸審批流程更加科學,放款速度也更快,更能匹配我們的采購、配送節奏。”該公司董事長柳麗萍說。
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便是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的最終目的。“總的方向是加強黨的領導、健全公司治理、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李云澤近期公開表示,中小金融機構的減量提質成效明顯,區域布局持續優化。
截至8月末,寧夏銀行業各項貸款余額1.06萬億元,同比增長3.75%,重點領域貸款投放精準有力;內蒙古銀行業各項貸款余額3.28萬億元,同比增長2.51%。
曾剛認為,五年的改革化險實踐,為我國金融業積累了寶貴經驗。“一省一策”“一行一策”的統籌協調模式,既體現了中央統一部署,又充分發揮了地方積極性和創造性,總體來看,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得到有效化解,經營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改善。
面向未來,曾剛表示,還需在風險化解的基礎上,持續轉變和提升中小金融機構的治理和經營能力,推動中小金融機構在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來源:上海證券報 韓宋輝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