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四屆中國保險歷史文化論壇——“民族保險業創辦150周年暨《保險法》頒布實施30周年”紀念大會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舉行。論壇由中國保險學會指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中國保險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保險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致辭中表示,論壇以紀念民族保險業創辦150周年和《保險法》頒布實施30周年為主題,立意高遠,很有歷史意義。
中國保險學會黨委書記、會長董波指出,保險歷史文化研究是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能夠為保險業參與我國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歷史參考及智力支持。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黃寶印表示,期待未來與社會各界共同傳承和弘揚優秀保險文化,推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招商局仁和人壽黨委書記、總經理黃志偉,中國太平業務總監兼太平人壽香港行政總監李慶明,泰康保險集團助理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應惟偉作為不同時期民族保險機構的代表先后發言。
本次論壇設置了“薪火相傳,繼往開來”“博古通今,洞見未來”“法治保障,行穩致遠”“文化布道,久久為功”“禮敬芳華,青春獻禮”五個交流單元。20余位嘉賓進行了主題發言,共同回顧了民族保險業的奮斗歷史和《保險法》頒布實施的歷程,探討了如何在新時期發揚民族保險業的精神財富,以及如何穩步推進保險業法治建設,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凝聚思想力量。
本次論壇內容豐富,不但發布了民族保險業創辦15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還推出了《世界保險史》《史海泛舟話保險》《銘刻史詩 點亮瑰寶——中國人民保險博物館基本陳列策展筆記》3本新書,中國保險書畫藝術研究會向論壇捐贈了書法作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青年學子則以詩歌朗誦方式致敬民族保險業。
中國民族保險業發端深深烙印著民族自強與救亡圖存的印記。19世紀中后期,面對外來資本涌入和民族主權喪失,一批有識之士懷揣“保險救國”理想,開啟民族保險業艱難探索。1875年,保險招商局的成立標志著民族保險業正式誕生。此后,在動蕩與變革年代,民族保險業雖歷經坎坷,但薪火不息、頑強成長,為民族工商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風險保障,其蘊含的自強不息、服務家國的精神底色至今依然熠熠生輝。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迎來歷史性的春天。進入新時代,我國保險業在整體規模、綜合實力以及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均實現歷史性跨越,從傳統的補償和保障功能擴展到服務實體經濟、參與社會治理、助力民生保障等維度,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力量。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譚樂之)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