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半,天色尚未破曉,梁樹梅已經悄然起身。她輕手輕腳走進公婆房間,熟練地為兩位癱瘓在床的老人更換紙尿褲,動作溫柔得仿佛怕驚擾了晨光。轉身走進廚房,生火、淘米、切菜——鍋碗瓢盆的碰撞聲,成為這個家庭一天最溫暖的序曲。送完上高中的女兒,她又趕回家中,繼續為老人擦身、喂藥、按摩,將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
這是延安市吳起采油廠李安溝門聯合站付油班班長馮宏偉妻子梁樹梅二十余年、7000多個日夜中尋常的一天。正是她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和有力支撐,讓丈夫得以無后顧之憂地全心投入工作,從普通照井工一路成長為付油班班長,并多次榮獲單位表彰。

身著工裝的馮宏偉與系著圍裙的她,在滿墻榮譽旁共閱紅箋,完美詮釋了家與業共生的溫情。
而她,只是無數油田職工家屬的一個縮影。日前,在吳起采油廠“最美職工家屬”表彰大會上,包括梁樹梅在內的20位優秀職工家屬,經過層層推薦與嚴格遴選,身披鮮紅的綬帶驕傲地站上領獎臺。當閃亮的獎杯及厚重的榮譽證書遞到手中,當臺下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這些平日里默默付出的“半邊天”,眼中泛起了激動的淚光。
《詩經》嘗言:“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企業和家庭,是廣大職工心之所系的最重要兩端。吳起采油廠用最實在的禮遇,讓每一份藏在歲月里的堅守都被看見、被珍視,而這份對職工及家屬的關懷,也成為企業深化“三個年”,不斷優化內部干事創業環境、凝聚發展合力的生動體現。
01
“半邊天”的堅守:石油家庭的溫暖擔當
這20位“最美職工家屬”,如同20束溫暖的光,從“大后方”照亮了吳起高質量發展的新征途。
王文萍的家里,墻上掛滿了“好媳婦”“孝老愛親模范”的獎狀。她的丈夫袁海宏是采油廠的一名司機,工作沒有準點。2013年,73歲的公公意外摔傷,多處粉碎性骨折,術后臥床不起。有人提議雇護工,王文萍卻搖頭:“外人照料哪有自己貼心。”從此,她日夜守在病床前,端水喂藥、擦拭翻身,哪怕公公因痛苦脾氣變差,她也毫無怨言。出院后,她堅持每天給老人擦洗兩遍,悉心調配營養餐,多少年如一日,硬是讓臥床的公公能拄著雙拐走到院子里乘涼。在她的全力支持下,袁海宏安心工作,以嚴謹的態度保障運輸安全,贏得了單位和同事們的認可,尤其在安全方面,更是收獲了大家的充分信任,為保障生產運輸高效運轉貢獻了力量。公公逢人便驕傲地說:“我這兒媳婦,比親閨女還親!”

炕桌旁,“最美家屬”王文萍笑意盈盈地為年邁的公公布菜,一筷一飯間,流淌的不僅是家常菜的滋味,更是代際間濃得化不開的情意。
孟玲的生活,總在“教師”與“家屬”的角色間無縫切換。丈夫郭強是石百萬聯合站的技術骨干,常年駐站值守,肩負著保障聯合站高效穩定運行的重要職責。作為語文教師,孟玲天不亮就到學校輔導早自習,傍晚下班就扎進廚房為老人和孩子做飯。去年,小女兒出生前一個月,郭強因緊急工作需連值一個月。偏偏這段時間,大兒子突發高燒,婆婆血壓飆升,常年患病的母親也需照料。孟玲夜里守著兒子物理降溫,白天陪婆婆聊天解悶,午休時趕往母親家幫忙。即便如此,她給郭強打電話時,永遠是那句:“家里都好,你放心工作。”正是這份無條件的支持,讓郭強能全身心投入技術攻關與設備維護,為生產穩定保駕護航。

柔和的燈光下,孩子專注地握著鉛筆書寫,“最美家屬”孟玲俯身相伴,目光里滿是耐心與關切。
劉萬萍的雙重身份,讓她對“堅守”有著更深的理解。她的丈夫白云是采油廠團委工作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致力于開展思源愛心服務活動,通過公益行動樹立企業良好社會形象。作為一名加油員,劉萬萍不論酷暑嚴寒始終堅守崗位;作為妻子,每當丈夫在單位加班或奔赴幫扶一線,她總會提前備好熱飯、留著家中燈光,輕聲叮嚀:“注意安全,我等你回來。”此外,她還利用閑暇時間參與志愿服務,成了隊伍里不可或缺的“編外成員”。在妻子的堅定支持下,白云不僅工作上表現出色,還帶領思源協會榮獲省市“優秀志愿集體”。他動情地說:“我獲得的所有成績和榮譽,都有我妻子的一半功勞。”

一霎一顧間,展現了最美家屬劉萬萍母子“陪伴即幸福”的真切模樣。
……
20個家庭,20段故事,雖各有不同,卻都飽含對家人的深情、對石油事業的支持。她們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擔,用理解與包容解除職工的后顧之憂,為吳采人筑牢了最穩固的“后方港灣”,讓職工能心無旁騖地投身企業發展與生產建設。
02
職企同心:以愛為翼,相互成就
多年來,吳起采油廠堅持“依靠職工辦企業”,聚焦“人”這一核心要素,持續打造內部干事創業優良發展環境。該廠黨委始終將職工放在核心位置,把關心職工生活、關愛職工家庭當作重中之重,用一系列務實舉措,織就了一張覆蓋工作、生活、情感的溫暖關愛網,為企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力與情感基礎。
在工作生活保障上,該廠精準發力,破解一線職工的“后顧之憂”,以良好的內部環境激發職工干事熱情,助力營商環境建設年。針對井站偏遠、生產環境艱苦的現狀,精準摸排高溫、噪音等痛點,推動基層隊站實施暖心改善,僅今年就有近百臺空調進駐職工宿舍,讓作業與休憩環境的溫度雙雙“降下來”,職工們在新裝空調的宿舍內笑逐顏開。配套的熱水器、洗衣機更將“溫馨小家”的承諾落到實處;全面規范食堂管理,根據季節調整食譜……這一份份關懷讓一線職工帶著穩穩的幸福感,以更飽滿的勁頭投身生產建設,讓“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的愿景成為觸手可及的日常。

吳起采油廠吳倉堡采油隊633工作站職工宿舍里的“暖心升級時刻”:嶄新的空調靜靜佇立在墻上,為原本樸素的宿舍添上清涼與溫暖保障。
與此同時,企業困難幫扶從不缺位,讓“油田大家庭”的溫暖直抵人心,彰顯人文關懷。該廠建立完善困難職工動態檔案,通過定期走訪來精準掌握職工家庭情況。今年以來,已精準幫扶特困職工26人,發放救助金65萬元;為2057名女職工購買特殊疾病保險,為232名考取本科大學的職工子女發放“金秋助學”慰問金46.4萬元。當職工遭遇疾病、意外或家庭變故時,企業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用實際行動溫暖著每一位職工的心,讓職工感受到強烈的歸屬感。

吳起采油廠助學幫扶暖人心
家企互動的橋梁,讓“職工小家”與“油田大家”緊密相連,凝聚內外合力,為職工干事創業匯聚能量。該廠多次組織“職工家屬進隊站”活動,家屬們走進采油一線,近距離感受家人工作的不易。在李安溝門聯合站,一位家屬撫摸著丈夫日常巡檢時磨損的工鞋,紅著眼眶說:“以前總抱怨他回家少,現在才知道他工作這么辛苦,以后我會更支持他。”同時,廠里還定期召開家屬座談會,廠領導與家屬們面對面交流,傾聽心聲與建議,讓家庭成為企業發展的有力“同盟軍”。
特別是今年,圍繞延長石油創立120周年,結合深化“三個年”活動要求,吳采精心組織開展職工運動會、勞模座談會和技能大賽等系列活動,為職工搭建展示與成長的平臺,持續傳承“埋頭苦干、不怕困難”的企業優良傳統,以文化賦能提升職工綜合素質,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明確要求采油隊長匯報必談黨建、黨支部書記匯報必講生產,以黨建引領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確保各項工作方向正確、落實有力。持續推行“榮休關愛”行動,開展“愛廠如家好員工”“最美員工家屬”評選,讓職工與家屬共同感受企業的尊重與關懷,持續營造凝聚人心、奮發有為的良好氛圍。

吳起采油廠職工光榮退休的溫暖瞬間,此刻的儀式感,是企業對其青春與汗水的深情致敬,也開啟了告別職場、擁抱自在生活的嶄新篇章。
從改善工作環境到精準幫扶,從搭建家企橋梁到豐富文化生活,從深化制度改革到強化人才培養,吳起采油廠將對職工的關愛與干事創業環境優化深度融合,融入日常、落在實處,成為一種長期堅守的傳統與文化。這份用心,也換來了職工的“愛廠如家”:他們扎根一線,攻堅克難,在原油生產、技術創新中勇挑重擔;他們心系企業,主動建言獻策,為油田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而家屬們的理解與支持,更讓這份情感有了堅實支撐,形成了“企業關愛職工、職工熱愛企業、家庭支持企業、全員助力發展”的良性循環。
吳起采油廠廠長鐘寶鴻表示,職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家屬是職工最堅實的后盾,未來,吳起采油廠將繼續深化“依靠職工辦企業”的理念,以更細致的關懷、更有力的舉措,持續推進家企共建,進一步優化干事創業和營商環境,在新時代油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書寫更多職企同心、共筑輝煌的溫暖篇章。
(來源:延長石油)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