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前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消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已探索形成33項具有首創性、辨識度的制度型開放創新成果。
“‘十四五’時期,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實施運行的第二個五年。” 重慶市商務委副主任、市中新項目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孫熙勇表示,五年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推動互聯互通持續深化,以“一帶一路”共建合作為引領,謀劃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目前,通道網絡覆蓋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77個港口。充分釋放渝新“雙樞紐”聯動效應,通過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跨境投融資通道、國際貿易通道、人才交流合作通道以及渝新“空中通道”,全方位提升兩地和地區間的互聯互通水平。
“五年來,我們務實高效推動項目創新合作。” 孫熙勇表示,以重點領域項目合作為載體,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在加強首創性探索、推動規則標準銜接、復制推廣成功案例方面成果豐碩。如支持并推動螞蟻集團、渝貿通與新加坡蓬達嘉等企業創新搭建跨境電商數字金融服務平臺,為進出口企業對非洲地區的貿易提供便利化跨境結算服務。新加坡航空(重慶)保稅航材分撥中心,開創了全國首例“以航空公司為單元”的保稅航材海關監管模式,可幫助企業大力簡化通關手續,降低運營成本達20%以上。重慶機場集團和新加坡樟宜機場合資運營重慶機場非航業務,大力引進商業首店和國際品牌,已成功復制推廣到無錫、海口等機場。
五年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還積極搭建人文交流互動平臺。“重慶·新加坡體驗周”“新加坡·重慶周”已成為促進渝新兩地人文交流的標志性活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還先后為重慶引入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萊佛士醫院、中新腫瘤醫院等科技、醫療資源。200多名重慶中小學校長通過卓越校長計劃,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碩士學位。重慶-新加坡航線頻次達到每周24班,成為重慶密度最大的國際航線。去年,新加坡來渝入境過夜游客數量達到8.6萬人次,是2015年的7.43倍。
作為中國和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自啟動以來,聚焦“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主題,已簽約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累計347個、金額260億美元,累計跨境融資217億美元。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帶動下,新加坡穩定保持重慶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地位,東盟成為重慶最大國際貿易合作伙伴,陸海新通道帶動中國西部地區對東盟進出口總額突破1萬億元、增長56.1%。
(來源:新華社 作者:伍鯤鵬)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