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政策引導理財資金入市的背景下,今年以來,諸多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大對權益市場的研究力度,加碼布局權益投資。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銀行理財子公司密集調研A股上市公司。2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調研上市公司數量合計達1762家,調研次數超過2100次。其中科創板及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占比超過50%。從所屬行業板塊來看,調研個股主要集中在工業器械、電子元件、電氣部件與設備、醫療保健設備、集成電路等科技屬性較強的領域。
科技“底色”上市公司受歡迎
今年前三季度,寧銀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等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調研總次數和調研上市公司數均位居前列,調研總次數分別為301次、288次、241次,調研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24家、222家、191家。杭銀理財、匯華理財、建信理財、工銀理財等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也保持較高的調研頻率,調研上市公司數均超過100家。
當前銀行理財子公司通過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參與IPO項目網下打新、參與港股IPO基石投資、加大含權產品供給、布局指數化投資、增配科創債ETF等多元路徑布局權益市場。從年內投資權益市場的實踐來看,上述調研頗為積極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投資權益資產的探索也更顯活躍。
例如,今年以來,寧銀理財屢屢現身A股IPO網下打新,截至目前已參與漢桑科技、天富龍、廣東建科、華新精科等多個IPO項目的網下打新并成功獲得配售。工銀理財瞄準港股IPO市場,參與三花智控港股IPO基石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對科創板及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調研熱情頗高。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銀行理財子公司調研科創板及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458家、426家,兩者合計占調研上市公司總數的50.17%。寧銀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調研科創板及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均超過100家。
梳理發現,銀行理財子公司重點關注新能源、通信、消費、醫藥等行業內科技含量較高的上市公司。例如,寧銀理財關注度最高的前三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中集車輛、瑞邁特、新天綠能;招銀理財關注度最高的前三家上市公司分別為普蕊斯、東芯股份、中控技術;興銀理財關注度最高的前三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匯川技術、偉思醫療、東芯股份。
增強權益市場投研能力
在當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走低的市場環境下,通過布局權益市場以增加產品收益,進而滿足客戶需求,成為諸多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選擇。為增強權益市場布局能力,補齊投研能力和行業研究短板,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一項長期課題。
“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大對上市公司的調研頻次,是其增強資產主動管理能力、精準配置資產、強化合規風控等業務需求的體現。”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在資管新規的推動下,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步伐加快,銀行理財子公司面臨更大的業績考核壓力。加強對上市公司特別是核心資產的實地調研,有助于銀行理財子公司深刻理解企業經營、行業發展及潛在風險,獲取一手信息,從源頭上提高研究深度,進而提升投資組合的穩定性和收益率,完善盡職調查和投后管理,提升風險控制水平。
華寶證券研報分析稱,銀行理財子公司能夠依托銀行對企業端的信貸數據和客戶資源,充分利用獨特的信息優勢,優先調研和投資有信貸合作、知根知底的優質企業,進而實現風險可控下的收益增長。
“銀行理財子公司重點關注科技屬性較強的上市公司,反映出其對可持續、高增長、優質資產的戰略判斷,也是響應國家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科創產業的體現。”曾剛認為,科技企業成長空間較大,有助于優化理財產品收益結構和增強產品競爭力。科技公司通過自主創新提升抗周期波動能力,為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組合注入高質量成長因子。不過,科技板塊估值波動性較大,對機構投研和風控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應當持續深化投研能力、優化產品結構,增強權益市場布局能力。預計未來理財資金將增配權益資產,推動銀行理財子公司從固收為主向多元資產配置轉型。
來源: 證券日報 熊 悅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