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我與地壇”北京書市不久前在地壇公園舉辦,11天累計吸引讀者55萬人次。眾多爆款文創產品集結亮相,帶給市民難得的綜合文化體驗。在此之前,經過20年持續塑造的“老品牌”上海書展、近兩年興起于黃河之畔的“新勢力”蘭州書展相繼舉辦,其共同點都是從書籍交流展會延伸為一場城市文化盛典。
在信息觸手可及、網購送書上門的今天,書展不再是單純的書籍集市,而是以書籍為原點輻射帶動一場文化體驗,多元化跨界和新場景探索已成為各類書展的必答題。中軸線四季冰箱貼、神倉拼插模型等特色文創產品的跨界融合,讓讀者在逛書市的同時接觸到戲曲、博物館、公園等多種文化形式;“文化味蕾地圖”的有力宣推,讓周邊文化地標、運動休閑場館、懷舊老字號餐飲走進參展人的視野;“絲路”“黃河”“非遺”主題市集與閱讀區相映成趣,將閱讀與地域文化、歷史記憶、手工技藝、旅游體驗深度鏈接。宛如一個個城市文化會客廳和文化消費體驗場,向人們訴說著文化消費的新潮流。
日益繁榮的文化新生態正在深刻重塑文化消費市場格局。一是促進了IP經濟的增長和繁榮。與文化的跨界融合能夠為商品和品牌打造獨特的記憶點,助其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比如孝端皇后鳳冠冰箱貼的出圈,正是因為高度還原博物館“鎮館之寶”的獨特文化特征。近年來,網絡文學、動漫、游戲及其周邊衍生消費等諸多新型文化消費業態的興起,展現出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今年一季度,文化新業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83.5%。
二是助推體驗式消費成為文旅消費的主流。體驗式文旅消費將文化與旅游相結合,帶給游客可感知、可參與、“沉浸式”的動態文旅體驗,成為近年來各地文旅的熱門模式。河南開封的萬歲山武俠城,讓厚重文化從“供著看”變為深度體驗,打造出一個沉浸式“江湖”,喚醒了深刻在大眾心中關于俠義的DNA。湖北孝感的“槐蔭船說”行進式水上夜游,在光影交織、音效環繞中,再現了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為觀眾營造出360度沉浸式的獨特體驗。
與科技、旅游、產業的融合,把豐富的文化資源變成了新的消費增長點。這也啟示我們,要進一步釋放文化資源的巨大潛力,就要走好跨界融合之路。用傳統文化融入當下生活,積極構建多元化場景,展現文化的多維魅力,提升消費體驗的廣度和深度。用科技深度賦能,創新創造內容展現和傳播方式,破解文化向消費轉化的瓶頸。
書展的新變化,呼應著城市品牌塑造與文化消費的潮流。可以預見,未來的書展形態將更加開放融合,逐漸成為內容引領下的多元文化生態的參與者、構建者。
(稿件來源:經濟日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