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我國國際收支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42818億元,同比增長2%。其中,服務貿易出口2546億元,進口3675億元,逆差1129億元。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消費是穩外貿、擴內需的重要抓手。著力促進服務出口,要進一步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提升傳統優勢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優質服務進口。
服務貿易是以服務作為商品進行跨國交易的經濟活動,核心是以資本、勞動力、知識和數據為基本要素的交易。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服務業可貿易的領域不斷拓展延伸,服務貿易已成為貿易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和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放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我國服務貿易實現了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的雙重躍升。
作為服務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領域,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憑借其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特征,正加速成為引領服務貿易結構優化、穩定對外貿易基本盤的中堅力量,成為全球價值鏈向高端邁進的核心動力。今年上半年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額達15025.4億元,同比增長6.0%,占服務貿易總額近四成,已成為我國服務貿易穩步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在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內部,結構升級態勢日益明顯,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保持高速增長狀態,今年上半年增速達12.7%。這一趨勢充分體現了我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廣泛應用,也推動在線醫療、遠程辦公、數字內容等新業態加速走向全球,成為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走出去”的新亮點。此外,隨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加大、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影視、游戲、設計等文化服務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認可度顯著提升,日益成為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的重要增長極。
也要認識到,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例如,創新要素供給仍顯不足,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分散、缺乏系統布局,基礎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難以形成持續的技術積累與突破;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雖呈上升趨勢,但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難以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優勢地位,高附加值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尚需強化,且尚未形成完善的產業生態來支撐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縱深發展。
在此背景下,應持續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助其從“中國創新”走向全球共贏。
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加大數字新基建投入和核心技術創新力度,建設和完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夯實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全面提升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升級能力,從源頭提升知識服務的技術含金量。
拓展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數字綠色服務貿易、新型離岸貿易發展。構建全方位支持數字服務貿易、綠色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體系,推動服務業態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重構服務交付方式和服務供需匹配機制,促進產業鏈與生態融合,培育知名服務貿易品牌。
優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完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推進電信、教育、文化、醫療、金融等領域的開放。健全與國際先進規則接軌的服務貿易法規體系,加強服務貿易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促進貿易、產業、社會政策等協調聯動,打造服務貿易綜合改革開放平臺。
深度完善服務貿易規則。加快研究數字服務貿易、綠色服務貿易相關國際規則規制、管理、標準,主動對接和積極參與服務貿易的高標準經貿規則制定,打造更多的服務貿易數字化綠色化策源地和領航區。進一步探索建立健全數字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爭端解決機制等,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重構,提升全球服務貿易治理能力。
創新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務體系,開發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跨境金融基礎設施和跨境資本服務平臺建設,為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創造便利。
(稿件來源:經濟日報)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