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傳承軍人良好作風,13年如一日學雷鋒、做好事、愛國擁軍;她為老人、殘疾人、“光榮之家”免費修腳9000余人次;她幫助兄弟姐妹創業就業,義務宣傳支持征兵工作;她為各種公益及志愿活動投入30余萬元,用實際行動踐行志愿精神,用大愛善舉奉獻社會。她就是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永安路街道鄰德社區居民,耀州好人志愿服務隊隊長張蘭。
張蘭,女,1983年3月生,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榮獲過“陜西好人”“陜西省學雷鋒崗位標兵”“陜西省最美志愿者”“銅川市道德模范”等榮譽。

軍人遺屬 自立自強 樂善好施
2011年,張蘭從北京返鄉創業,開了一家修腳店。2012年,在北京某部服役的丈夫在回家探親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去世,當地黨委政府在第一時間給予了關懷幫助,作為軍人遺屬,有兩項國家政策可以選擇:一是安排到事業單位工作,二是不安排工作、領取生活補貼。面對選擇,張蘭動情地對工作人員說:“我自己有修腳的技術,靠著手足護理店能養活家人,就不給國家添麻煩,把工作的這個機會留給別人吧。”就這樣,張蘭把別人眼里比較安穩的事業崗位讓了出去,從此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一條風雨人生路。
張蘭非常感恩在自己最難的時候拉過她一把的人,她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2014年3月,她給店里立下一條規矩,“凡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及其父母、70歲以上的老人,進店修腳一律免費”。還有一些高齡老人和殘疾朋友行動不便,無法來店里享受她的免費服務,她便上門為老人免費修腳。張蘭用真心真情贏得了好口碑,一傳十,十傳百,遠近幾條街的群眾都知道了張蘭的修腳店和她的免費服務。


修腳店出名了,生意也好了起來,接二連三的不幸卻降臨在她的身上。父親突發腦溢血、母親患病住院、5歲的女兒骨折……。面對困難她初心不改,承諾不變,堅持做公益、免費修腳比以前更上心了。對于行動不便的特殊群體,她則利用下班休息或吃飯時間上門服務。她看到周圍一些人失業后陷入困境,就把他們招到自己店里或推薦給其它用人單位。她的小店在學校附近,看到很多家庭困難的孩子舍不得買水杯,她連續兩年給開學第一天路過店門口的孩子送水杯3000余個,給偏遠農村的村民送日歷4000余份。從2016年到2019年,她一直資助一名尿毒癥的病人王師傅,每月聯系好三輪車幫他進行透析看病,給他及時購買米、面、油等生活物品,經常去看望幫助他,墊付醫療費、生活費4.5萬元。

志愿榜樣 凝聚眾力 奉獻愛心
在張蘭的影響帶動下,周圍一些志同道合的退役軍人、社區群眾組成了團隊力量,2020年成立了耀州區好人志愿服務隊,張蘭被選為隊長。擁軍優屬、文明勸導、征兵宣傳、環境保護、社會救助、護學崗等活動,都是他們服務的范疇,現在已有志愿者近900名。
她帶領耀州好人志愿服務隊積極為山區脫貧家庭奉獻愛心、收集衣物,經過清洗和消毒后送到貧困群眾手中。連續6年,為耀州區精神病康復中心捐贈換季衣服10000余件。
2021年7月,河南、陜南兩地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張蘭帶領耀州區好人志愿服務隊為災區籌集了15.8萬元的棉被、方便面、純凈水、藥品等物資,她親自送往災區。

抗擊疫情期間,張蘭帶領耀州區志愿服務隊主動沖在一線、干在實處,捐獻防疫物資、值守卡點,為隔離人員送藥送菜,保護了轄區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為疫情防控貢獻了好人力量,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初心如蘭 傳承接力 擁軍愛民
一日為軍嫂,終身與軍隊、軍人結緣。張蘭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沒有忘記軍屬的職責,以軍嫂為榮。每年征兵開始后,她都帶頭組織好人服務隊志愿者拿著“小喇叭”走村串巷,深入附近農村、社區適齡青年家中宣傳征兵政策,動員適齡青年報名應征。國家征兵政策調整后,她不但到社區居民樓搞宣傳,還巡回高校和偏遠山區,宣傳大學生入伍優惠政策和好處,為應征青年答疑釋惑。

她還熱心給退役軍人牽線搭橋解決婚姻問題,促成20余對退役軍人與當地姑娘結為伉儷。她時刻把全國擁軍模范趙秀梅老人的身體健康牽掛于心,定期走訪看望老人,幫助打掃衛生、洗衣做飯,陪老人拉家常,用輪椅推著老人曬太陽、看電影,參加公益活動,同老人一起分享學雷鋒、做好事和擁軍志愿服務的快樂。為抗美援朝老戰士、二等功臣劉治北老人修腳。她連續5年組織開展“情系軍屬·關愛新兵”手工鞋墊縫制活動,送給入伍新兵和駐地官兵。
初心如蘭,善行如光。張蘭從失去丈夫后的咬牙挺立,到穩穩傳遞擁軍愛民的接力棒,從獨自堅守一家修腳店的承諾,到帶領近900人的志愿服務隊溫暖一方,她用13年點滴的善行詮釋了“好人”的豐富內涵,她用有溫度的服務書寫著人性的真善美、傳遞著好人的正能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愛黨愛國的真摯情懷。





掃一掃分享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