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市場長期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固收類資產相關投資策略也占據主導地位。這種格局的形成既是市場的選擇,也是投資者風險偏好的體現。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理財產品側重于投向固定收益資產,使得其在債券牛市中取得了較好的業績表現。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公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9.15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7.33%,較去年初增加0.99個百分點。2024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709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69%;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65%。
然而,在固定收益資產票息下移、資本利得空間收縮的背景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吸引力有所下降,拓展新的賽道勢在必行。因此,不少理財機構采取“+”投資策略,以風險穩健、收益適當的標準化固收資產作為底倉,同時拓寬資產配置譜系,積極探索布局權益、另類與海外資產的投資機會,為投資者帶來更多元化的資產選擇。
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等有望成為理財資金配置的新落點。金融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允許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銀行理財等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方面,給予銀行理財、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這都有助于豐富理財產品資產配置結構,降低理財產品對固定收益類資產的依賴。更重要的是,增加理財資金對資本市場的參與度,也能幫助熨平短期市場波動對理財產品業績的影響,進而實現長期穩健的收益。招銀理財曾發文表示,對于銀行理財來說,這意味著有機會配置更優質的資產、更豐富的策略,提高配置的多樣性和投資效率。通過參與資本市場,銀行理財產品有機會更好地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力爭提升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進而提升投資者的財富體驗。
可以預見的是,在直接融資渠道拓寬的背景下,理財機構的投資視野與投資選擇將大大增加。部分理財公司已積極準備,例如,光大理財介紹,銀行理財將上升為A類投資者,有利于提高新股配售比例。待政策細則或指導意見明確后,光大理財將積極注冊網下投資者,根據政策細則優化公司內控機制和業務操作流程,篩選符合打新條件的產品,積極參與網下新股配售,努力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權益投資需求。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