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了眾多頂尖科研人才,而在企業層面,除了一些有影響力的企業如華為、海爾等之外,大部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人才儲備仍相對不足。”中國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二級調研員朱星華9日表示。
當日,2021中國高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高峰論壇暨資本對接會在西安舉行,來自創投機構、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等領域嘉賓出席論壇。
“說到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難點問題,最核心的一點是如何協調科技前沿探索與當前市場需求的關系。”清華大學助理研究員李翀認為,高校的主要任務還是做基礎研究,這與當前市場需求存在一些距離。
近年來,中國各類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長。高校、科研院所也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輸出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221.3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8件。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王文表示,國內科技成果轉化的發展日新月異,在產業層面,雖然部分企業已開始加大研發合作,加速向創新型、科技型企業轉變,但仍有大量企業,尤其是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不足。
論壇上,與會嘉賓還就“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與股權投資經驗分享”“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發展趨勢”等議題進行了主題演講。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毅表示,學校通過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成果轉化,圍繞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雙鏈”融合,通過重點實驗室等進行項目培育,同時與企業建立校企聯合創研中心,促進成果與需求的匹配。并通過管理體系、制度體系、服務體系的保障來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生態圈。
深圳市私募基金商會會長孫東升表示,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活動的“最后一公里”,是科技成果與市場經濟結合的通道,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快推動高校科研成果從產品化到產業化再到商業化落地,既是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尊重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
本次論壇由西安市金融工作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等主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