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國外貿數據7日出爐,26.9%的進出口增速、18.1%的出口增速、39.5%的進口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然亮眼。但北京學者認為,在持續高速增長近一年后,中國外貿正面臨新問題和新挑戰。
據官方數據,作為去年以來中國出口的重要支撐之一,防疫物資出口形勢似乎正在發生變化。1-5月,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同比下降10.3%,系今年以來首次下滑。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石先進稱,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出口形勢和疫情直接相關。疫情防控進度和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勢使中國能在其他國家工廠停工時繼續滿足海外需求,醫療物資和“宅經濟”出口大增也帶動了出口增長。但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防疫物資出口將有明顯回落,這將使整體出口受到影響。
外貿冷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際市場陰晴,這方面中國面臨的形勢亦不容樂觀。官方數據顯示,受漲價抑制需求、鋼鐵出口退稅取消等因素影響,5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8.3%,低于榮枯線50%,表明外需處于萎縮區間。
此外,原材料價格上漲,匯率波動較大、海運物流不暢等也給企業造成困擾。據報道,前段時間暴漲的集裝箱價格最近還在“節節高”,有些航線加價3000美元仍是“一箱難求”。從中國運到美國的一個集裝箱以往平均運費是2000美元,現在漲到2萬美元甚至更高。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存在諸多風險挑戰,今年中國外貿整體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出口仍將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稱,與需求端的快速升溫相比,歐美供給端的復蘇依然明顯滯后,這種供需缺口的拉大將有力支撐中國出口。此外,現在印度變異病毒似有向東南亞擴散勢頭,倘若疫情進一步惡化,全球供應鏈難免受到二次沖擊,這也有可能使中國供應能力在世界范圍內更受依賴。
在沈建光看來,在這兩方面因素作用下,預計今年中國出口仍將保持較高增長,即使下半年基數升高,出口增速回落的幅度也會比較有限。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也認為,今年中國外貿保持正增長沒有懸念,規模將創新高。
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也將助力外貿保持穩定。例如,針對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近期中國官方已多次明令嚴查哄抬炒作行為,維護正常市場價格秩序。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日前稱,下一步將持續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構建互利共贏的大宗商品穩定貿易渠道。同時,采取切實有針對性的措施,支持各類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穩定經營、健康發展。(完)






